1955年,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授衔,参与人员众多。评衔小组依据资历、战功、职务等要素,精心拟定授衔标准。名单出炉后,毛主席也会仔细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
当毛主席审阅上将名单时,敏锐地发现其中竟无陕北红军代表将领的名字。他深感不妥,毕竟陕北红军在革命历程中功不可没,其贡献不应被忽视。于是,他特意指示工作人员,将一人名字添入名单。
![]()
此人便是阎红彦。1955年的授衔意义非凡,陕北红军作为革命的重要力量,其代表若未获上将军衔,恐会让众多老红军心寒。毕竟,他们的历史功绩值得铭记与尊重。
阎红彦,1909年生于陕西,家境贫寒。十岁出头的他,便为生计奔波。十五岁时,为求一口安稳饭,他毅然投身军旅。在革命氛围浓厚的队伍中,他深受谢子长等人的影响,思想逐渐成熟。1925年,他光荣入党,成为老一辈革命者。
时局动荡,起义受挫后,阎红彦转而从事兵运工作,坚定走在革命道路上。1931年,他奉命赴山西组建游击队。历经艰辛,红军晋西游击队终于成立,这是西北地区的首支红军部队。阎红彦作为核心成员,贡献卓著。
面对敌人反扑,队伍付出沉重代价。大队长牺牲后,他这个副大队长挺身而出,带领队伍渡过黄河,与南梁游击队会合,共同组成红军陕甘游击队。其中,谢子长、刘志丹等名将辈出,而阎红彦作为第一支队支队长,地位显赫。
![]()
他不仅组织联络得力,还率部开展游击战,屡建奇功。即便被敌军围困山林,他也能凭借丰富经验,冷静应对,迅速突围。他善于抓住敌军弱点,发起突袭,作战指挥能力出众。
在陕北红军时期,阎红彦战功赫赫,备受将领称赞。其功绩不容小觑。授衔之际,陕北红军意义重大,毛主席认为应有上将之位属于其将领。看到名单无此人时,他果断指出阎红彦。
论资历、战功,阎红彦均属上乘。抗日、解放战争中,他同样身经百战,屡建战功。解放战争时,他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副司令员等职,邯郸战役中表现出色。他关注战士情绪,重视思想工作,提升部队士气,使三纵战斗力大增。
![]()
1947年,天气恶劣,战士们缺衣少粮。阎红彦动用关系,联系商人,为战士们送去温暖。战场上,他冲锋陷阵,英勇负伤,为解放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阎红彦转至地方工作,但贡献不减。他深入百姓,查看水稻产量,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不给百姓添负担。
![]()
1955年,阎红彦被授予上将军衔,实至名归。他是我党的好干部,陕北红军的杰出代表。
或许有人觉得阎红彦一生复杂,但他的革命贡献不容置疑,能力更应得到认可。毛主席考虑周全,革命史上的英雄都应得到尊重与铭记,他们配得上这份荣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