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写大时代当中的小人物
——浅析左昡《纸飞机》切入宏大历史的方法
文/晏菁
小说反映时代,它是时代的记录,也是历史的探寻。小说家们在心底深处都有着一种探究历史的渴望,借着作品我们穿梭在时空之中,去再现他人的人生。但要写好历史却是不容易的,一不小心,就会滑入虚浮,小说家便需要做很多的功课,也势必需要平衡与拿捏历史与细节的分寸。我在2017年便读过左昡的《纸飞机》,2025年再次品读,更加体会到了在这一作品当中跨越时空的深层魅力。
《纸飞机》能够在重庆大轰炸的历史当中寻找到属于儿童的视角,去再现那段历史,我认为它有这些特点——
第一,小说家对历史史实的不断发现和挖掘。左昡的创作风格是建立在严谨的科研调查基础上的,她是拥有田野调查式的创作风格的小说家。无论是在写作《我的世界》时,她亲自去体验外卖员的生活处境再创作,或者是在《纸飞机》的创作时,她所进行大量的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我认为小说家在这点上的田野调查其实是做得非常成功的。左昡是渝中区的孩子,我相信她在走过这些街巷的时候,仍然会感受到的是一种内在的创作的动力及我为何要写,她是背负着一种创作的激情和使命感的。当然这种情感的因素也在故事当中一层层地递进,并一层层地传递。
第二,作品能够从大时代当中聚焦小人物的变化。
左昡老师是从这个家庭的关系变化来入手,一开始,金兰这个小女孩有一个完整的家,然后在大轰炸当中,她先是失去了妈妈,然后妈妈离开之后,她经过了艰难挣扎,接受了爸爸以及焦家妈妈在一起组合家庭。这个家庭在经过了磨合之后终于稳定下来。
大轰炸又来了,金兰的爸爸也逝去了,所有和金兰有血缘的大人都已经死了,包括金兰外婆,金兰外婆为了保护一个没有血缘的孩子艳秋,也牺牲了。
这个家庭在不断失去,最后家庭结构当中只剩下了焦家妈妈这个唯一的成年人,带着他们一家五个孩子一起生活。这个家里,有金兰、金兰哥哥、金云、小宝,还有焦家妈妈和金兰爸爸生的孩子小福。这个组合家庭现在也可以说经过了结构的动荡之后,它也是一种稳定的形式。
但是,又有新的变化发生了。焦家妈妈以为她的前夫是去世了,但现在他又出现在了他们的生活当中。
这个家庭结构又面临一次的动荡,如果是焦家妈妈离开,这些孩子怎么办?这个家庭已经没有别的能够抚养这些孩子的大人了。
选择被放到了焦家妈妈的面前。焦家妈妈的塑造,我认为写得是非常真实的。左昡并没有把她塑造得一开始有多么魅力,或者是说多么动人,但是这个人物是层层递进的。“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看到在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这个人物闪现出了她身上非常美好的品质,包括金兰的美好品质也慢慢闪现。
焦家妈妈有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却面临失去尊严的情况。小宝的爸爸回来了,他说小宝是我们家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留下,如果你想过来的话,也可以,我跟我现在的太太好好商量。
在那个时代,其实有很多这种家庭的悲剧,像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它呈现在动荡的战争年代,家庭关系的分崩离析,而焦家妈妈她的选择是什么?
金兰的成长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的。金兰拉起焦家妈妈的手,然后对她说,走,我们走。金兰虽然说在出场的时候还是一个很病弱的孩子,但是到这里的时候,她已经成长起来,变得无比坚强和勇敢。
她们一起离开了那个看起来富有的家庭。
她们选择离开,人性的美好也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来。尽管战争和苦难不断压迫着人们,挤压着人们的生存空间,但这种人性的美好,还有希望的光芒,它们仍然如同小说中的意象纸飞机那样,引领着人们穿越战争的痛苦,坚强勇敢地走下去。
左昡老师在写作当中为我们呈现了宝贵经验——那如果要写宏大叙事,那一定去写大时代当中的小人物,而小人物的活动一定让他们遵循情感逻辑和情感背景。尽管时代不一样,但是当这种情感逻辑是成立的时候,我们就会慢慢进入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当中,并真正理解和感受这个故事。就像是小说《春桃》,它所讲述的就是在生存的艰难环境中,家族结构要让位于大的社会结构,为了生存,人性也呈现出更耀眼的光芒与美好。
左昡老师的写法是非常独特,遵循自己的内心的。因为你能看到这种情感流动和它澎湃着的情感,但是她也非常克制,并不是一味煽情,这种克制我认为是一位成熟的小说家身上非常可贵的特点。
当然这样的一种故事写作当中,也暗含了很多的伏笔,比如说在这个故事当中,即使是轻轻一笔带过的人物和角色,也仍然让我们觉得有很多探寻的空间,像是在艰难时局中帮助了金兰的金先生,其实,这类人物的叙述,是神秘的,也是侧写的,是点到为止的,但经过这样的一种侧写,我们如同与这些人物萍水相逢,又匆匆告别。《纸飞机》写的是乱世,俯视众生,乱世当中的各色人物也变得立体起来,即使是一种配角,左昡在写作当中仍然是充满了这种用心之处的。
长篇小说当中,配角的书写其实是一个蛮有挑战的部分——小说家需要考虑,如何在极有限的笔法当中让角色出场变得立体和生动,同时配角也要有他们内在的活动逻辑,这种拿捏是需要功力的。
在故事当中,偷了王胖子钱的那个男孩小燕儿,他是如何顺利逃脱的?小说是以一种口头传说的方式在写,同时也叠加了关于隧道轰炸案的时代背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其实,这样的内在逻辑,也很符合乱世书写的特点。
这部作品在2017年出版,到今天为止,已经过去了8年,我们为什么还在去讨论这本书?作者是真的拥有强烈的情感共鸣的能力,是真的想去记录这段历史,也就是我们的创作动机。当故事在展开的时候,小说家会体会到跟故事之间建立的联系,我为何写作,我因何开始。
我认为这种情感的羁绊是创作当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
我们为什么能进入那个故事情境?我想和小说家所付出的努力有巨大的关系。在阅读《纸飞机》时,我想到了鲑鱼。鲑鱼是出生在淡水河流中,奔向海洋,最终又会通过嗅觉建立起的感官地图、冲破险阻,回到出生的地方再繁衍后代,而鲑鱼的孩子再一次重返海洋。出生在重庆的左昡,也是在尝试通过这样一部讲述重庆大轰炸故事的作品,来重返自己既是物理上的,同时更是精神上的故乡,并在这里寻找到坚定走下去的力量。
(作者简介: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硕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