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乏力、头痛、失眠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不妨先去这个门诊看看

0
分享至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68岁的张阿姨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已有10年,每天需服用多种药物,长期奔波于医院的不同门诊。最近,她时常感到乏力、头痛、失眠,人也日渐消瘦。心事重重的她辗转于多家医院做了许多检查,但就是查不出究竟患了什么病。

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走进了全科医学科,在那里她听说了一个新名词—— 未分化疾病。

医生建议她不必过于焦虑,像她这样长期处于多病共存状态,同时又患有未分化疾病的老年人并不鲜见,只要掌握好自我健康管理的方法,也能拥有如常的生活。


图源:视觉中国

当身体发出“不明信号”

感觉身体不适,却又说不清具体是哪里不对劲。 做了各种检查,结果却显示“无明显异常”,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未分化疾病”。

未分化疾病是指基于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尚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消瘦、水肿、麻木、头晕头痛、耳鸣、口干口苦等。 这些症状可能涉及身体的多个系统,检查结果却显示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

未分化疾病虽不能立即归类于某种特定的疾病,但可能是健康问题的早期信号。研究表明,大约一半的症状在一年后会自行改善,少部分会逐步发展为特定的疾病,也有一部分会长期保持未分化状态。

如果被上述症状困扰,又不知该去哪个科就诊,可以考虑去全科医学科或未分化疾病门诊。这些门诊能提供一站式的检查,避免在各个科室间“东奔西跑”。

此外,中医素来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与全科医学的“全人照护”理念高度契合,可谓 “天然的全科医学”。中医认为,人体健康受到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影响,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季节、地域等因素。中医还强调情志对健康的影响,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系统论述了心理与生理的关系。

在面对未分化疾病时,有经验的中医医师能够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综合调理。


多病共存,需要整合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多病共存(即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已成为普遍现象。 在全球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一半的人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多病共存的常见组合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疾病往往会相互影响,使治疗变得愈加复杂。

造成多病共存的原因有很多,较为常见的有:

一、同一不良生活习惯会对全身产生影响,比如长期吸烟、饮酒、熬夜、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同时伤害身体的多个器官。

二、疾病间相互影响,比如高血压如果长期控制得不好,可能会引发心脏病、肾脏病等。

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会自然衰退。

四、长期的精神压力或负面情绪会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五、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引起继发的健康问题。

面对多病共存的复杂情况,传统的“单病种”诊疗模式可能难以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此时可以寻求全科医生的帮助。整合治疗是应对多病共存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整体而非局部地关注患者的健康问题。全科医生作为大众健康的“守门人”,可以协调各个专科资源,形成“全科主导、多科联动”的模式。

全科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遵循“少而精”的用药原则,优先选择“一药多效”的药物,以减少用药种类。数据显示,通过合理的药物精简,多病共存患者的用药可从平均10种,减少到5种以下,不仅减轻经济负担,效果反而会更好。

此外,不少地区的全科医生还能提供“医院—社区—家庭”三联动的慢性病管理模式,通过定期随访、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为患者提供持续性的健康管理。

自我健康管理的五个方法

多病共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否进行有效的自我健康管理,对控制病情非常重要。专家建议,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药物管理。建议使用药盒备忘卡,将每天要吃的药分开包装,注明日期与服药时间。家属可定时检查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并提醒他们不要轻信“偏方”。

二、监测症状,定期复查。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并记录其变化,为复诊提供参考。

三、调整生活方式。坚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规律的作息。

四、适当的心理调适。从内心真正接纳患病的自己,不妨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冥想等方法管理好情绪。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保持交流与沟通。

五、建立固定的医患关系。多病共存患者最好找比较固定的全科医生看诊,这样更有利于疾病的长期管理,医生也能为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指导。

总之,面对未分化疾病和多病共存的情况,不必迷茫、焦虑。全科医生的“全人照护”理念和中医的“整体观念”都能提供较为全面、人性化的治疗策略。

原标题:《说不清道不明的不适,可能是因为得了未分化疾病,到底该去什么门诊看病?》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陈俊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火箭出最大短板,杜兰特把话挑明!申京没借口,乌度卡该重用一人

火箭出最大短板,杜兰特把话挑明!申京没借口,乌度卡该重用一人

鱼崖大话篮球
2025-11-08 15:48:46
老人“黄金体重”已公布!不是120斤,而是这个数,越接近越健康

老人“黄金体重”已公布!不是120斤,而是这个数,越接近越健康

牛锅巴小钒
2025-11-08 15:12:22
替补打成超巨有多难?满打满算,NBA仅5人做到,榜首打到历史第8

替补打成超巨有多难?满打满算,NBA仅5人做到,榜首打到历史第8

毒舌NBA
2025-10-25 07:50:13
与小米分道扬镳后,美的董事长方洪波言论刷屏,十几万字研究小米

与小米分道扬镳后,美的董事长方洪波言论刷屏,十几万字研究小米

说故事的阿袭
2025-11-07 01:28:49
院长和女医生有染,亲热的视频被人发到网上,偷拍视频的人是谁

院长和女医生有染,亲热的视频被人发到网上,偷拍视频的人是谁

乔生桂
2025-11-08 20:15:41
最强全明星女生宿舍,堪比蜘蛛洞!

最强全明星女生宿舍,堪比蜘蛛洞!

贵圈真乱
2025-11-08 11:27:04
冷空气来了! 江苏最低仅5℃

冷空气来了! 江苏最低仅5℃

金台资讯
2025-11-09 08:07:05
3:2!中国女排险胜日本获季军,徐睿琳27分,球队一项数据稳定

3:2!中国女排险胜日本获季军,徐睿琳27分,球队一项数据稳定

跑者排球视角
2025-11-09 00:07:46
评分仅4分!切尔西3000万先生彻底梦游,马雷斯卡该将其打入冷宫

评分仅4分!切尔西3000万先生彻底梦游,马雷斯卡该将其打入冷宫

澜归序
2025-11-09 07:51:05
中国首例五胞胎终于长大了,父亲因劳累去世,母亲直言后悔生下他们

中国首例五胞胎终于长大了,父亲因劳累去世,母亲直言后悔生下他们

等风来育儿联盟
2025-08-01 12:21:35
《四喜》沈明珠的三个母亲,理论上最靠得住的是养母实际是婆婆

《四喜》沈明珠的三个母亲,理论上最靠得住的是养母实际是婆婆

乡野小珥
2025-11-09 09:41:52
去上海才发现:今年不兴大衣、冲锋衣了!满街都穿这3种“冬装”

去上海才发现:今年不兴大衣、冲锋衣了!满街都穿这3种“冬装”

时尚穿搭生活馆
2025-11-08 21:36:28
李湘带王诗龄去见英国大使,她穿西装瘦了好几圈,王诗龄胖的没腰

李湘带王诗龄去见英国大使,她穿西装瘦了好几圈,王诗龄胖的没腰

小熊侃史
2025-11-06 11:19:33
新加坡总统严正警告中国:若欲维护和平,需放弃一项东西

新加坡总统严正警告中国:若欲维护和平,需放弃一项东西

文雅笔墨
2025-11-02 11:43:09
武契奇不“厚道”,狠狠踩了俄罗斯一脚

武契奇不“厚道”,狠狠踩了俄罗斯一脚

山河路口
2025-11-08 19:49:02
爆冷门!朱婷赛后拒绝采访含泪离场,教练回应引全网热议

爆冷门!朱婷赛后拒绝采访含泪离场,教练回应引全网热议

去山野间追风
2025-11-08 12:51:22
太糟心!上海男子旅游回来发现家里被污水淹没!损失超20万!起诉却发现开发商已注销…

太糟心!上海男子旅游回来发现家里被污水淹没!损失超20万!起诉却发现开发商已注销…

上海圈
2025-11-08 12:09:56
卡塞米罗接班人?沃顿回应转会曼联传闻!数据证实阿莫林急需中场

卡塞米罗接班人?沃顿回应转会曼联传闻!数据证实阿莫林急需中场

罗米的曼联博客
2025-11-09 09:38:10
她凌晨病逝,享年106岁!其爷爷是清末状元

她凌晨病逝,享年106岁!其爷爷是清末状元

南方都市报
2025-11-08 09:13:01
女子离婚后和前夫有染,借看娃之机行夫妻之实,自录视频发网分享

女子离婚后和前夫有染,借看娃之机行夫妻之实,自录视频发网分享

吾观専欗
2025-11-05 18:09:58
2025-11-09 11:03:00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80237文章数 7576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赏金猎人"用无人机猎杀200头野猪:一次只能带一支箭

头条要闻

"赏金猎人"用无人机猎杀200头野猪:一次只能带一支箭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繁花》剧组又回应了?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上涨0.2% C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家居
数码
亲子

教育要闻

校长培养中层干部的六个核心维度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数码要闻

Q3移动智慧屏全渠道销量涨29% 线下市场高速增长

亲子要闻

有了孩子后,夫妻性生活如何“破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