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码科技
2025年11月8日
炸锅了!
近日,全球社交巨头Meta(原Facebook),被曝去年靠诈骗广告狂赚160亿美元,相当于1140亿人民币!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旗下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三大平台,每天竟向用户推送高达150亿条“高风险”诈骗广告!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秒就有17万条坑人广告刷屏全球。
用户刷到的“低投入高回报”投资、“清仓秒杀”电商、“免费送好礼”,很可能全是精心设计的骗局。而Meta,不仅知道,还从中坐收渔利。
![]()
01、1140亿营收背后的肮脏真相
据路透社等多家权威媒体曝光的Meta内部文件显示,2024年,Meta总营收约1645亿美元,其中高达10%(约160亿美元)的收入,被怀疑来自诈骗和禁售商品广告。
这些“高风险”广告涵盖:
虚假电商:冒用正规商家品牌,搞“清仓甩卖”,用户付款后收不到货。
投资陷阱:打着“快速致富”、“稳赚不赔”的幌子,收割普通人血汗钱。
非法赌场:在未获许可的地区推广在线赌博。
违禁医疗产品:兜售未经批准的药品或医疗器械。
文件显示,仅是明显具有欺诈性质的广告,就为Meta带来约70亿美元(近500亿人民币)的年收入。而这一切,已经持续至少三年。
面对质疑,Meta发言人回应称相关数据是“粗略且过度包容的估算”,实际比例更低。但当被要求提供具体反驳数据时,却始终沉默。
![]()
02、为什么Meta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明知是诈骗,却为何放任不管?因为太赚钱了,且代价太低。
第一,诈骗广告“利润率”超高。
Meta的广告审核机制被指形同虚设:只有当系统判定广告95%以上可能涉诈时,才会封禁账号。
而对那些“疑似”诈骗的广告,Meta非但不禁止,反而收取更高的广告费,美其名曰“惩罚性收费”。这实质上就是允许骗子花钱买曝光。
第二,罚款成本远低于收入。
内部文件甚至评估,全球政府罚款上限约10亿美元,而违规广告年收入高达160亿美元。
意味着,即使被罚,Meta依然稳赚不赔。执法成本对它来说“可控”,选择“低成本合规”成了最优解。
第三,算法在“助纣为虐”。
Meta的推荐算法会追踪用户行为。一旦你点击了一次诈骗广告,系统就会认为你“感兴趣”,从而疯狂推送同类内容,形成“越点越推、越推越骗”的恶性循环,让更多人掉入陷阱。
更讽刺的是,Meta高管曾因担忧影响广告收入增长,推迟在东南亚部署反诈识别系统。为了业绩,安全可以靠边站。
![]()
03、谁在为这1140亿“黑心钱”买单?
普通用户首当其冲。
美国一位名叫古兹曼的商家,其公司信息被骗子盗用,在Meta上发布了4400多条假冒广告。消费者付款后收不到货,愤怒全撒在他身上,公司信誉一夜崩塌。
还有无数老年人,被“免费送香料架”、“孙子出车祸急需钱”等广告骗走信用卡信息,账户被连续盗刷,损失惨重。
正规商家深受其害。
希腊电商Skroutz发现,自己的品牌被Meta平台上的虚假广告冒用,大量用户被骗。他们多次举报无果,最终只能选择起诉Meta维权。
整个行业信任崩塌。
摩根大通数据显示,近半数美国Zelle支付诈骗案与Meta平台相关。英国监管报告称,2023年全国54%的支付诈骗损失归因于Meta,超过其他社交平台总和的两倍。
当诈骗广告成了平台的“摇钱树”,谁还敢相信社交平台上的任何一条广告?
![]()
04、监管已出手,Meta还能逍遥多久?
全球监管机构已开始围剿:欧盟依据《数字市场法案》对Meta罚款2亿欧元;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调查其金融诈骗广告;而新加坡则对未整改行为处以每日10万新元的罚款。
然而,与千亿营收相比,这些罚款如同“毛毛雨”。更令人担忧的是,Meta将2025年高达7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投向AI和数据中心,却在反诈工具上“缺乏投资”。
尽管Meta声称“已删除超1亿条诈骗内容”,并计划到2027年将违规广告收入占比降至5.8%,但若不彻底改革其广告机制,恐怕难以服众。
流量再大,也不能赚黑心钱;平台再强,也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
Meta的1140亿“黑心钱”,是无数普通人被骗的血泪史,是正规商家的维权血泪史,更是对数字时代平台责任的沉重拷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