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法兰克福的球馆又一次见证了张本智和的“大溃败”——1比3不敌奥恰洛夫,止步16强,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站WTT赛上输给排名更低的欧洲选手,输邱党、输A·勒布伦、输奥恰洛夫,剧本几乎雷同,然而更让张本智和心凉的,不是出局错失冠军,而是日媒出奇一致的的集体倒戈。
![]()
日本媒体这回真坐不住了,《东京体育》直言张本“太执着研究中国选手”,导致面对欧洲体系束手无策,《日刊体育》甚至给出数据支撑:他在正手位的失分率高达57%,尤其在应对奥恰洛夫那种高抛发球和旋转强烈的弧圈时,明显跟不上节奏,这些细节在现场看尤为扎眼,奥恰洛夫甚至多次主动拉长回合,用变化逼张本犯错。
![]()
问题的关键并不只是输球,而是对中国选手研究得太深,对非中体系准备不足,这一矛盾其实早在蒙彼利埃就暴露,当时的评论区里就有不少日本网友提醒:“别光想着怎么赢王楚钦,先看看怎么不输勒布伦。”如今这话又应验了,更有日网友直言:真是被国乒压制疯了,一心钻研如何打败国乒,先过欧洲球员这一关,才有资格挑战国乒。
![]()
“唯中国论”的训练体系开始被日本媒体公开质疑,《桌球王国》这次罕见点名批评日本乒协,说他们的选材与训练过度以中日对抗为核心,忽视了国际赛场的多样性,这话放在东京奥运后或许没人敢讲,但眼下成绩摆在那里,日本队男女单除了张本美和、松岛辉空偶尔有亮点,其他主力基本都陷入一种“打不穿”的怪圈。
![]()
张本的问题不是没努力,而是方向错了,他想通过模仿中国打法提升稳定性,却忽略了自己的技术体系本就是欧美与日式融合的产物,强调力量、速度、前冲,这种打法原本适合他的爆发力,却被他自己“中式化”地修剪掉了锋利一面,这就像一台原本跑得快的赛车,硬要装个节油模式,结果反而跑不动。
![]()
法兰克福这场球的转折点其实很早出现,第二局张本在9比7领先的情况下连续三次正手拉球下网,奥恰洛夫随即反超并拿下局点,全场气势一边倒,之后张本的拍型明显开始犹豫,攻防转换慢半拍,这种心理波动在他身上屡见不鲜,也反映出他对欧洲球风的不适应。
![]()
对比之下,18岁的松岛辉空成了另一面镜子,他在同场击败贾哈晋级八强,《日刊体育》直接用“日本新星的里程碑”来形容,还特意提到他在与欧洲选手的对抗中展现了阅读比赛的能力,这显然是借机“内涵”张本——毕竟两人同属一队,一个连胜,一个连输,舆论自然有了参照系。
![]()
舆论的走向其实挺现实,张本智和的“归化身份”本就让他在日本舆论场上更容易被放大审视,成绩下滑、态度受质疑,再加上年轻一代的上位,媒体开始摇摆立场也就不难理解,这种微妙的舆论转向,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他在日本乒协的地位,尤其在巴黎奥运后队伍更新的关键期。
问题来了,张本智和到底怎么走出这个循环?是继续“钻研中国”,还是重新定义自己的打法?也许他该想想,赢中国选手是目标没错,但如果连欧洲的老将都赢不了,再多的针对训练也只是空转,毕竟乒乓球是全球运动,不是中日之间的单行道。
![]()
所以这场输球的意义,远比一场16强出局要深,日本队的训练体系正处在一个要么转型要么固化的十字路口,而张本智和,恰好被推在了那个最刺眼的位置上,赢了是旗帜,输了就是靶子,这或许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难打的一场“心理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