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更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更高,所以,美国更加发达、更加富裕、劳动者薪酬也更高。
我记得在2016年采访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时,他对比了福耀玻璃美国俄亥俄州的工厂和福建工厂工人的生产率,他说中国工人的效率要比美国工人高出许多。这是10年之前,在汽车玻璃这样一个细分的行业里,中国的工人的生产率,已经超过了美国。记得当时曹老感慨地说,美国用一代人的功夫,丢掉了在工厂干活的技能(他说的也可能是指汽车玻璃这个行业)。
中国工人和工程师,在工厂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效率,最明显体现在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上。中国制造业产出按照美元计增加值计算是美国的1.5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的一份报告预测 ,到2030年中国制造将占全球产出的45%。
但是,这一切似乎并没有体现在用名义货币统计的生产率上。中国制造业的工人人数,是美国的10倍。所以,美国制造业按人均美元金额计算的生产率,仍然是中国的3倍有余。
![]()
美国制造业工人,创造出的增加值,超过了20万美元,而中国的还不到4万美元。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用美元衡量,是中国的6倍。
![]()
但这只是用货币(美元)来衡量的劳动生产率。如果用实物产出来衡量,结果却会非常不一样。
单伟健是太盟投资集团( PAG) 的执行主席兼联合创始人,最近在龙洲研究(Gavekal) 发布了一篇文章,《揭开中国生产力悖论》(Unraveling China’s Productivity Paradox ),就是谈这个非常重要但又没有扯清的话题,即如何比较中国与美国制造业的真实劳动生产率。
单伟建认为,相比美国,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被严重低估了。对中国低生产率的估计,未能区分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和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也未能充分考虑两国之间显著的价格差异。在可以用实物产出衡量的行业,中国工人的人均实际产出是美国工人的2到3倍。然而,如果以名义增加值计算,由于价格和购买力差异,中国的优势缩小到约20%。如果衡量方法得当,中国不仅在制造业产出方面,而且在制造业生产率方面,确实是全球领先者。
先说第一个误差,混淆ODM和OEM,典型如原始设计制造商 (ODM),例如苹果和英伟达;以及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例如富士康和台积电 (TSMC)。
ODM 不雇用任何生产工人,其所有价值都来自产品设计和采购管理。OEM 则专注于实体生产。苹果通过设计 iPhone 创造的员工人均价值,远高于生产 iPhone 的富士康。英伟达作为一家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其每位员工创造的价值高达数百万美元,也远高于为其生产芯片的台积电。市场也给予ODM公司更高的估值,英伟达和苹果就是世界上市值最高公司中数一数二的。
这是否意味着富士康和台积电是低效的制造商?并非如此。富士康和台积电都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生产力最强的制造商之一。然而,传统的基于增值指标的劳动生产率衡量方法,将原始设计制造商(ODM)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混为一谈,却得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效率最高的制造商反而劳动生产率低。
第二个误差,是统计口径不同,即把那些无工厂生产商也划到制造业中。
另一个容易造成混淆的地方在于,苹果和英伟达以及许多其他美国公司都是“无工厂商品生产商”(FGP),但自2013年左右以来,美国统计学家一直将它们归类为“制造商”。据估计,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中约有30%至40%(即2023年2.9万亿美元中的7000亿至1万亿美元)外包到国外,其中无工厂商品生产商占12%至15%(即3480亿至435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中只有不到5%(即2023年4.7万亿美元中的2000亿至3000亿美元)外包到国外。
文章进一步指出,美国将食品加工企业(FGP)归类为制造业,但中国并非如此。中国国家统计局在其制造业数据中强调实物生产,并根据企业拥有或运营的设施的有形产出进行分类。2013年之前,美国的食品加工企业被归类为批发贸易或服务业。如果美国像中国一样,仅将国内实物生产纳入制造业范畴,那么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将下降30%至40%。
单伟建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将美国制造业增加值除以员工人数,与中国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像将苹果与苹果和橘子的混合物进行比较一样,根本无法直接比较。这两组数据根本没有可比性。”
如果选取造船、钢铁、电动车、光伏、水泥这5个行业对比,可以看到,平均下来,中国工人人均创造增加值,是美国的1.2倍;计件来看,人均创造的实物量,是美国的2.37倍,人均工资,却仅为美国的0.17倍(约六分之一)。这组数据,可能更全面刻画了中国与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真相。
![]()
如果用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做对比,更加一目了然。上海工厂每位工人年产43国辆汽车,加州每位工人年产20辆汽车。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的售价更低,按照美元名义汇率计算的上海工人工资仅为美国的18%。
到底是象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所说的那样,因为劳动生产率更高,人均收入才更高,国家更富裕,还是象现实世界一样,如果一个国家更富裕,那怕是生产商品的效率不高,其劳动者薪酬也会更高,甚至人均国民收入更高。
单伟建认为是后者。美国工人用货币衡量的劳动生产率更高,因为美国是一个富国,消费者会付更高的价钱消费,而监管(如药品)和关税(如钢铁和电动车),保护了美国的市场。例如,美国药品价格通常是其他国家的3到10倍,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差异甚至更大。上海君实生物研发的抗癌药物洛托齐(Loqtorzi)在中国每剂售价280美元,但在美国却高达8892美元, 价格翻了30倍。美国分销商Coherus(被归类为生产商)从中攫取了80%的利润(扣除20%的许可费后)。
单伟建认为,中美制造业工资的差异,反映的是两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而不仅仅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整个经济的生产率,而不仅仅是制造业等特定行业的生产率。美国目前可能只有少数制造业领域保持了高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如飞机制造,半导体设备和医疗设备。那么,美国的整个经济的生产率,比中国高在哪里呢?这当然需要制造业之外更深更广的研究。
单伟建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他最关心的是效率,美国应该做好ODM ,中国应该做好OEM,这样才是最有效率的分工,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对于美国的企业都更好。如果美国强行加征关税,把OEM也带回美国,劳动生产率仍然比中国低两倍到三倍,这样的制造业在美国不会成功,也是资源的浪费。关税保护下的制造业部门,如钢铁等,效率会越来越低,价格也会越来越贵,是美国消费者福利的损失。
但是如下问题也值得思考:如果中国制造的生产效率计件来看高于美国两三倍,但按照美元的名义价值来衡量有6倍之差,这种劳动分工与价值分配之间的“鸿沟”也不会永远存在。中国不仅要OEM,也要ODM。
英文原文来源:
https://research.gavekal.com/article/unraveling-chinas-productivity-paradox/
参考:
https://www.unido.org/sites/default/files/unido-publications/2024-11/The%20Future%20of%20Industrialization%20-%20Building%20Future-ready%20Industries%20to%20Turn%20Challenges%20into%20Sustainable%20Solutions.pdf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