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节如火如荼进行时,一种尺寸异常、质地坚硬的“巨型吊牌”引发广泛关注。
这类吊牌并非设计创新,而是部分女装商家为应对高退货率采取的特殊措施,其设计原理在于,通过增大吊牌尺寸和硬度,使消费者在试穿时感到不适,从而降低将衣物穿出门的可能性,最终减少因使用痕迹明显导致的退货。
![]()
据部分商家反馈,采用此类吊牌后,退货率确实出现明显下降,有店铺数据显示恶意退货率从42%降至18%,行业统计表明,女装线上退货率普遍维持在50%-60%区间,而在直播电商渠道,这一数字可能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商家每售出两件商品,就面临一件被退回的风险。
造成高退货率的原因很多,一方面,确实存在个别消费者滥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的情况,例如,曾有媒体报道某职业学校学生集体购买服装用于活动,活动结束后统一退货,这类行为往往给中小商家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导致店铺运营受到影响。
![]()
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消费者显然有失公允,女装品类本身具有较高退货率的特性:首先是商品展示与实物存在差距,模特展示效果与实际穿着效果差异显著;其次是尺码标准不统一问题突出,不少消费者按照常规尺码购买却发现无法穿着。
并且近年来女装行业出现的“尺码缩小”趋势,部分商家通过缩小尺码并标注“仅适合好身材”等宣传语,无形中加剧了消费者的身材焦虑,也进一步推高了退货概率。
![]()
面对居高不下的退货率,中小商家的经营压力尤为突出,有案例显示,部分商家年销售额达数百万元,但75%的高退货率使其扣除运费、包装和人工成本后利润微薄;更有个体店主因连续遭遇恶意退货,开业不足三个月即被迫关停。
在此背景下,“巨型吊牌”可视为商家在经营困境中的一种自救尝试,然而这种通过物理方式限制退货的做法仅能暂时缓解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善现状,需要平台与商家协同努力。
![]()
电商平台可考虑建立更完善的用户信用体系,对异常退货行为进行识别与管理;同时鼓励商家通过视频展示、直播试穿等方式,更真实全面地呈现商品细节,提升信息透明度将有效帮助消费者做出准确判断,从而降低退货几率。
对消费者而言,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合理使用退货权益同样重要,良好的电商环境需要买卖双方共同维护,只有建立互信机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
看了“巨型吊牌”的新闻,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现在有些人确实过分,把网购买来的新衣服当一次性‘拍照装备’,用完就退,商家被薅得太惨了,搞这种吊牌也是被逼的。”
“我做过电商客服,最怕节后,退货能退到崩溃,理解商家的做法,成本最终还不是转嫁到老实买家身上?”
“这明显是霸王条款!吊牌弄得像刑具一样,还让不让人好好试穿了?我买衣服不合身当然要退,难道现在连正常试穿的权利都没了?”
“商家怎么界定‘恶意退货’?万一我正常试穿觉得不合适,是不是也会被归为恶意?”
“为啥不想想为什么大家都要退?图片P得妈都不认,尺码乱标,160斤的模特非要说是微胖穿搭,这不骗人吗?”
“与其费心思做防退货吊牌,不如把力气花在真实展示商品上,你图片和实物一样,尺码标准,谁乐意折腾退货?”
您怎么看这个“巨型吊牌”的做法?您是支持商家用这种方式来自保,还是认为它损害了您的购物权益?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
信源:江苏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