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又来硬的。这回不是郁金香涨价,而是拿半导体卡脖子。中方刚伸出橄榄枝,他们却把门拍得更紧。看着都替他们尴尬。
事情绕着一家叫安世的芯片厂转。人家工厂主体在中国,晶圆却要从荷兰坐船来。荷兰忽然说:你们管不着,我要接管。
结果链条嘎然而止,车企叫苦。大众工厂仓库里排的不是整车,是一排排等芯片的光屁股车架。我朋友在狼堡干活,说产线一周停两回。
![]()
中方想的简单:别让全球买单。于是11月1号打出豁免牌,只要外国车厂按程序申请,库存里的芯片照样能发货。
可执行要靠荷兰配合,人家得继续供晶圆。没有原料,库存吃完也得熄火。偏偏荷兰装聋作哑,一句“再等等”就让产线等风来。
有人问,荷兰小国哪来底气?我琢磨,是拿别人的损失当筹码。供应链越乱,欧美车企越心焦,他们就能把锅推给中国,逼我们主动让利。
![]()
这招其实不新鲜。小时候班里有熊孩子抢球,不给糖就不给你玩。区别只是现在换成几百亿美金的球,围观者是美国和欧盟。
那欧美真愿意陪荷兰犯二吗?刚开始觉得不疼,反正库存还能撑。等到4S店没车可卖、股价往下掉,再硬气也得坐下来掰手指头算账。
我盯着德媒网站,评论区已经炸锅。有人抱怨自家Golf提车期从八周拉到二十四周,还顺便问一句“荷兰到底是谁的好兄弟?”
![]()
中方态度倒是稳。商务部一句话:我们不会让企业白白挨打。意思摆那儿——你不来谈,我就按规矩办,损失先让时钟去计数。
荷兰想演“人质戏”,可选错了剧本。供应链从来不是单行道,东边堵,西边就会自建旁路。车芯不行,手机、家电、光伏都会记住这份不靠谱。
![]()
再往后会怎样?我赌一个场景:等到欧美大佬们的季度财报出现红字,荷兰突然改口,媒体用“建设性”三个字来圆场。那时我们看看谁给谁写道歉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