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十万大军,直指中共中央的心脏——西柏坡,可他们却在半路上折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得从1948年秋天讲起。此时,辽沈战役硝烟未散,东北野战军刚刚拿下锦州,蒋介石带着失败的焦虑飞抵北平,秘密拜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商量挽回败局的最后一搏。两人盯上了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想搞个“穿心战术”,直捅我党大本营。蒋介石说:“要打就打他们最软的地方,西柏坡人少防线薄,一下子拿下,说不定能抓住重要首长。”傅作义颔首:“对头,就干这个。”于是他在北平西安门开了秘密军事会议,下令94军、9军、10军等三个军再加一个旅,合计十万兵力,配上爆破队、五百辆汽车、一百吨炸药,定于十月二十七日出动,目标直指石家庄、西柏坡。
![]()
可惜,敌人的密谋很快被我方地下情报网截获。国民党华北“剿总”参谋处里,有几个我党的潜伏人员,其中司书刘光国发现上面开始画石门、阜平一带地图,并标注轰炸目标,不禁警觉。借着抄写之机,他和另一名潜伏者金司书把傅作义的作战命令一点不落地记了下来。二十三日上午,刘光国又在西安门一家饭馆从何祖修手里接过详细命令,抄完立刻飞速转交给甘陵、交通员刘之骥。
![]()
从北平坐火车到松林店,火车晚点、停运常有,松林店到西落堡村,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路上一辆辆敌车灯光反倒亮了他们的路,走了几十里,脚下磨起血泡,刘之骥都顾不上疼痛。次日清晨,他翻过拒马河,来到易水河畔西落堡村,敲开定兴县公安局局长的家门,用电话把情报报告给华北军区,再让后方情报站用电台向聂荣臻司令员复述,生死传递总算成功。
![]()
党中央得知敌人斩钉截铁要偷袭石家庄、西柏坡后,周恩来、朱德一扫紧张神情,下令机关紧急疏散,把离西柏坡最近的几个团火速召回。可大家一合计:蒋傅的十万大军,马力十足,最快两三天就到石家庄,四五天后就能踏进西柏坡,后果不堪设想。周恩来忧心忡忡:“主席,咱们得赶紧往后撤,换个地方布置吧?”朱德也附和:“对头,这么大的差距,再硬抗风险太大了。”就在这时,毛主席放下手中茶杯,眉头一挑:“莫慌,我有退敌妙计!”
![]()
周恩来和朱德面面相觑:“主席,你到底想什么妙计?”毛主席哈哈一笑:“我就用笔杆子,打他们的心理战。把他们偷袭的计划先曝光,让他们知道我们早就掌握情报,再调动沿线群众和兵力,诱敌深入,然后给他一个措手不及。”说完,他起身走到书桌前,提笔写起电讯稿来。
![]()
那天夜里,胡乔木连夜跑到《人民日报》印刷厂,对值班副总编辑安岗说:“先把明天的版面停了,换这条消息上去,标题就放在头版中间偏右的位置,让每一个敌人都能看到。”稿子写的是《蒋傅匪妄图突击石家庄 我军严阵以待决予歼灭》,简简单单一段话:我们已掌握敌人偷袭石家庄、西柏坡的部署,部队火速集结,沿线人民群众已经做好迎击准备。接着,新华广播电台深夜播发同样内容,声音铿锵有力。
![]()
第二天清晨,傅作义秘书端着一摞报纸冲进办公室,一看头版那条,手都哆嗦:“老傅,快看,对方知道咱们要偷袭!”傅作义当即吩咐:“所有部队按原定计划继续前进,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要小心侦察。”可原本计划中,抢占时机最关键的速度和秘密性全没了。北平地下情报站又把详细部署发给沿线各机动部队和民兵,街头、村口都设起了路障、埋下了地雷。由于顾虑暴露,傅军行进速度急剧放缓,二十七日晚才到达保定以南。
![]()
可毛主席这还不够,他又写了第二篇文章《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匪军进扰》,直接点名傅作义、蒋介石,号召一切可用力量投入战备;第三篇是广播稿《蒋傅军已进至保定南方顺桥》,直接告诉百姓和敌人,我们掌握他们的一举一动;第四篇《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短短六百字,却用诙谐辛辣的语调,把敌人的阴谋、后顾之忧和注定要失败的理由一一揭穿,并在结尾下了狠话:“蒋傅系统大限已到,他们却还在做石家庄的梦!”
![]()
在四篇文章的轮番轰击下,傅作义的军心动摇,部队疲惫不堪。与此同时,聂荣臻率华北野战军三纵连夜南下,配合华野一部对北平形成威胁,这一招“围魏救赵”更把蒋傅吓得魂不附体。十月三十一日,傅作义终于下令:原路调头,回北平坚守。
![]()
至此,十万大军退回,蒋介石的“穿心战术”彻底破产。由此可见,舆论和心理战能起到多么关键的作用?敌人一开始以为只要拿下西柏坡,就能扭转乾坤,却没想到,信息链条一经掌握,秘密本就变成了公开,战术瞬间土崩瓦解。有人会问:“十万大军压境,我们到底该怕谁?”答案是:只要敌人的每一步都在阳光下,他们就会退却。
当然,毛主席能写出这种妙计,还得归功于北平的地下情报员。要不是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刻,把作战计划一点不落地送到中枢,就没有后面的舆论反击和调兵部署。此外,各地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修路断桥、设置路障,也让敌人寸步难行。最后,华野三纵和多支地方武装昼夜兼程,一举扼住碉堡口,敌人见势不妙,只得撒腿溜回北平。
这场假想中的奇袭,因为“笔杆子”胜过“枪杆子”,成了经典的舆论战、心理战。十万大军退兵,表面看是力量对比,其实是敌人的秘密被揭穿后,所有力量都成了空谈。就算当时西柏坡只有一千兵力,我们也有一百万人背后撑腰。要记住,打仗,枪杆子要硬,笔杆子更要准。信息掌握在谁手里,信心就掌握在谁手里。
信息来源:[刘光国回忆录];信息来源:[《西柏坡战役全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