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本书强烈推荐,小镇今天用大块时间先把感兴趣的部分看了一下,很有收获,以至于影响了今天写文章。
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建议> 学习辅导百问》和《<“十五五”规划建议 > 辅导读本》。以下分别简称《辅导百问》和《辅导读本》,强烈建议购置,没事的时候翻一翻。
看完这两本书,有些问题直接就告诉答案了。
比如“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底是什么水平?
近期网上说法很多,有说2.5万美元的,还有说3万美元的,这都太高了。
《辅导百问》第六问回答得很清晰:以2020年不变价为标准,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将人均GDP提高到2万美元。
这个标准实际并不高,基于这一目标,中国未来10年年均GDP增速在4.17%以上就可以完成目标,就能理解“十五五”期间更关注质的提升。也就是小镇之前说的,“中等发达国家”,应该理解为介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中间状态,而不是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
《辅导百问》也提供了决策依据:当前国际上对中等发达国家没有明确定义,但相关国际组织提供了发达国家或地区名单,国家主要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名单。
202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了39个发达国家或地区,2021年新增安道尔、2023年新增克罗地亚,截至2024年一共41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国家37个,4个地区分别是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以及美国的自治领波多黎各。
2020年的IMF认定的39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大概是2万美元,最低的希腊为1.76万美元;2024年人均GDP最低的拉脱维亚是2.34万美元。考虑到发达国家2%的年名义增速、国内物价水平、汇率变动等影响,预判2035年发达国家门槛将达到2.9万美元左右。
所以中国确定了人均GDP2万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低于发达国家最低门槛。
还有的就需要琢磨一下,最好对过去政策决策有一定了解。
大概先谈三个特别关注的大问题。
一是人口问题。
小镇昨天在《》说对人口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直接刺激生育不是国家主导路线。
《辅导读本》第377页, 由 中央改革办专职副主任丁国文撰文《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中国当前的人口形势,概括为“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出生人口形势严峻”。
第二部分阐述理念,重点是总书记强调的“推动人口工作由调节数量为主向提升素质、稳定总量、优化结构、畅通流动转变”,也就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未来在人口工作上,重点是引导和激励,而不是过去习惯的管。
第三部分特别重要,总结了九项未来的重点任务。
小镇谈下观后感,未来重点任务提到了几十项政策,但只有“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十五五”规划首次提出,其他的都是老政策。比如“生育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个人”,2025年11月1日,全国已经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来自财政的生育补贴未来直发给个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也验证了小镇在人口问题上一贯的观点:未来一段时间,国家的重点不是直接促进生育,而是先解决一系列基础问题。人口问题上没有特效药,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必然需要长期、系统施策来解决。参考辅导原话,“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一体考虑”。
未来5到10年,在人口问题上,解决存量人口就业难,要比刺激多生孩子更加紧迫,说白了,如果大家过得舒心,自然会希望生孩子,如果自己过得都不快乐,又怎么会乐于让孩子来到世间受苦呢?
二是财税问题。
重点是如何理解“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到的“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正如小镇之前谈湖北的“三资改革”提到的,之所以推行大财政体系、强调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关键就是为了解决土地财政之后的财政紧张问题,尤其是地方财政。
办法无非就三条:开源、节流、提效。《辅导百问》在第32问“如何理解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进一步总结为五项工作。
节流、提效这个不用多说,肯定要做,开源最常说的就是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之间保持良性互动,也就是经济总量这个蛋糕大了、税也增长;而小镇最关注的是要不要加税,水电气等基本公共服务要不要涨价。
税费的改革非常关键,会影响到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逻辑。
“十五五”规划建议原文也提到了,既“ 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健全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 ”,重点是“ 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 ”。
因为自2017年以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2021年提出“ 稳定宏观税负 ”,但宏观税负并没有稳定下来,2024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6.29%,小口径的税收占比更是降到12.97%。
宏观税负通常来说不仅仅包括税收,一般以财政收入占比作为评估,但2024年16.29%的占比也太低了,对比下2012年是21.42%,开始大规模减税降费的2017年是20.36%,2021年已经降到17.68%。
未来肯定要把宏观税负占比拉上去,只有财政资金更雄厚了,才能更有作为,特别重要的是税收收入占GDP之比的小口径宏观税负。因为非税收入太不稳定了,而且非税收入存在大量隐性成本,比如卖地的收入需要用于配套建设,真正能够被政府灵活使用的额度并不高。
不过从《辅导读本》和《辅导百问》,小镇并没有得到是否加税的明确答案。但考虑到从去年开始加大对偷税漏税的打击力度,今年开始推行平台涉税信息报税、要求平台经营者补税,小镇觉得税肯定要加,但这次加税重点针对过去的灰色、黑色地带,也就是在税收领域也要实现公平化,毕竟能够偷税漏税的必然是有一定能量和资本的人。
随着土地财政不可持续,过去长期以来土地财政补贴的公共事业,尤其是水,涨价也是大概率的,毕竟现在全国大多数地区水价低于国家标准。
三是房地产。
“十五五”规划提到房地产的部分不多,只有“(41)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并没有涉及大家最关心的房价、房地产市场问题。
《辅导读本》中住建部部长倪虹撰文“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就很重要了。也直接给出了某些问题的答案,比如商品房现房销售制改革,现在网上有人说以后商品房都要现房销售,但显然不是。倪部长文章原话“继续实行预售的,规范预售资金监管”,说明至少“十五五”期间,商品房仍然实行预售制,只不过现售制的会增多,属于“推进”的范畴。
“十五五”规划建议稿与房价、房地产市场最直接关联的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倪虹部长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做实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制”,房地产企业总部只是投资人,而项目公司是独立法人,以后在项目交付前,禁止房企总部违规抽挪项目公司资金,还将银行与房地产开放项目捆绑。
这就意味着以后房地产开发的进度会放缓,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通过抽挪资金大规模开发。
其他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也只有“(二)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还是谈新确立的“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根据人口变化确定住房需求,也就是“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 其他谈的是保障房、房屋品质提升、物业服务、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等。从文章来看,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度并不高,也就不会在保房价上投入太多资源。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房地产税,小镇还是多年前的观点,基础条件不具备,而以当前房地产市场情况,更不宜加剧不确定性,所以“十五五”期间,仍然要继续观望,顶多在现有基础上略微扩大试点。
也巧了,今天这篇谈的就是人口、财税、房地产三大问题,正好是“人、房、地、钱”。
以上只是简单谈谈,大家不妨购置这两本书,有兴趣的时候翻一番。
小镇近期正在写“十五五”规划的一篇大文章,提炼几个方便理解的主线。
其他文章推荐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