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日(11月7日),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NCC)”4名被提名人人事同意权在台民意机构遭蓝白阵营联手封杀,以60票不同意、50票同意的结果被否决。这一事件不仅暴露绿营朝野对立加剧,更引发外界对民进党人事提名政治算计的质疑。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事后以“递出半个橄榄园未获善意回应”形容当前的局势,而白营党团则反批其“恶意压案、甩锅在野党”,实为拖延提名布局“大罢免”的政治操作。
![]()
卓荣泰
一、卓荣泰称“递出半个橄榄园”是否属实?提名拖延是否涉及政治算计呢?
卓荣泰在今日(11月7日)接受台民意机构备询时,以“已递出半个橄榄园”比喻在野党不合作,强调自己“主动释放善意”,但未获回应。然而,民众党团与蓝营党团均揭露其说法缺乏事实依据;其一,卓荣泰早在2024年4月即承诺提出NCC委员名单,却拖延至2025年7月底才正式送审,期间多次以“征询碰壁”搪塞;其二,以蒋荣先、程明修为代表的提名人在2025年5月已私下同意出任,但卓荣泰当局未公开名单,直至7月才“突然送审”,因此被质疑为故意拖延至“大罢免”后;其三,白营党团指出,卓荣泰拖延提名的真实目的是等待2025年7月、8月“大罢免”结果。若民进党在台民意机构夺回过半席位,即可操控人事案通过,从而使NCC彻底沦为政治工具。
小编作为“旁观者”来看待此问题,从事件脉络看,认为卓荣泰此举具有明确的政治动机与操作逻辑,听我给您细细道来:
1、2025年7月、8月是民进党推动“大罢免”的关键期,若成功罢免蓝营民代,民进党可掌握台民意机构过半席位,后续人事案将更易获通过。卓荣泰将NCC人事案作为“罢免加温工具”,试图通过卡关来激化双方对立,从而为民进党制造政治筹码。
2、NCC作为独立机关,本应超然于政党政治,但卓荣泰提名时程却刻意避开在野党监督期,选择在“中选会委员”难产时才提出名单,暴露其“选择性执法”的倾向。
3、卓荣泰事后以“递出橄榄枝未获回应”指控在野党,却没有解释为何名单中4人早在2025年5月就确认出任,反而拖到政治敏感期才送审。
二、NCC委员提名人选引发争议的核心是什么?
此次被提名的4名NCC委员遭蓝白联手封杀的主因有三:第一专业性不足,部分人选缺乏电信与媒体专业背景,例如蒋荣先被质疑“不懂电信与传播”;第二人选的政治争议性很大,程明修、黄崴威等被指控涉媒体自律争议或与绿营关系密切;第三则是名单人选的独立性存疑,被提名人于询答中未承诺“超然独立”,对此引发对政治附庸的质疑也就不足为奇了。
黄国昌认为,NCC作为独立机关,首先应确保专业性与中立性,但卓荣泰当局在提名时却充满政治算计,甚至将NCC作为“大罢免”加温的“柴火”,导致制度出现空转。此争议反映出绿营长期将独立机关“政治工具化”,进而逐步削弱其公信力。就比如说,2020年NCC吊销中天新闻台的争议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此事件就足以可见民进党的“丑恶嘴脸”!
![]()
黄国昌
三、蓝营对此持什么立场呢?
国民党民代翁晓玲指出,绿营在提出NCC委员名单前未与在野党协商,从而导致国民党团无法妥协。并强调民进党此次的提名人选中存在明显的政治倾向,例如名单中部分委员曾参与2020年NCC吊销中天新闻台执照的争议事件,由此可见其“政治附庸”的本质。
![]()
翁晓玲
蓝营党主席郑丽文公开喊话,要求民进党当局提出“具备电信与媒体专业、无政治争议”的人选,并强调NCC作为独立机关,应超然与政党政治外,而不是沦为“大罢免”等政治操作的筹码。并主张恢复“中选会委员”提名程序,以避免类似NCC的瘫痪危机。
![]()
郑丽文
综上所述,蓝营在此次争议中态度很明确,就是反对将NCC工具化。反观民众党表现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当面揭短”的打法差点让卓荣泰下不来台,也为蓝白在该方面扳回了一局。而面对后续民进党的反击,郑丽文、黄国昌有何应对之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即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