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由美国国会“战略态势委员会”的最新的报告也直接将大国博弈的“遮羞布”扒了个一干二净:中美两国的军事实力不仅在某些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甚至开始“趋近”甚至“接近”甚至“超过”了。
![]()
报告中明确要求美国必须准备“在欧亚地区同时威慑并击败中国与俄罗斯”,甚至扬言要升级核武器、在亚洲和欧洲部署更多战术核力量。可见美国对中国的“两线打击”构想早已不再是“咄咄逼人”的威胁,而是逐渐展现出其越来越深的战略焦虑。
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克鲁塞中将在国会听证时承认,中俄两国日益紧密的军事合作,尤其是联合军演和技术共享,已经迫使美军重新评估全球作战计划。
2022年中俄“海上联合-2022”演习位置距离台岛仅300公里,这一信号被美国情报总监海恩斯视为“中俄协作升级的关键标志”,美军担心,未来任何一场冲突都可能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场双向夹击的联盟对抗。
美军参联会副主席塞尔瓦此前早就点破了两线作战的核心矛盾:对付中国要靠海空优势,对付俄罗斯却得依赖陆战和北约支援。两种战场需求互相拉扯军费资源,就连美军自己也承认“资金难以同时支撑两场完全不同的战争”。
更讽刺的是,美国目前同时援助乌克兰和以色列已经左支右绌,军火库存频频告急,若真要应对中俄联手的常规力量,美军的后勤体系和盟友协调能力可能率先崩盘。
太空成为美国新一轮备战的重点战场,伴随近日美国太空军发布的部署新型的卫星干扰武器的文件的落地,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中俄的太空资产都构成了一道“刀”和“剑”般的威胁。
俄乌冲突的不断升级之际,“星链”这一颠覆了战场通信的卫星网络不仅让了当的乌克兰军队在后方的远程指挥中大大地占据了上风,而且也让了美军深深地感受到了太空的战略威力,对未来战争的决胜关键也早有了深刻的认识。
但一旦我们主动将太空的攻防战推向中俄的面前,就会将同等的风险带来:中俄的反卫星技术早就已经迭代多轮了,一旦我们真正的将太空的攻防战推向了中俄的面前,轨道上的攻防战可能就瞬间将现代的战争的规则都给改写了。
同时在对中国的战略威胁的表述中又不断地对中国提出“贸易共识”或“稀土的合作”等“橄榄枝”,可谓“以小博大”,以“缓兵之计”迷惑了众人,掩盖了其实质的对中东的进一步侵略和蠕动。
依托于短暂的战略调整,尽快地与其他盟友的联合加上对中国的供应链的尽快的脱离,就可以为长期的遏制中国的发展大计铺出一条稳妥的路子来。
可如美军专家宋忠平所直指的那样,美国自身也根本不具备同时打赢两场大国的战争的能力,这一番战略的炒作也就更不夸张地就成了向国会索要军费的口头禅了。
大国博弈的棋盘正在扩大,从太平洋到东欧,从深海到太空,可惜美国对中俄的反制之力都估计的过低了,完全低估了我们对各类挑衅的应对的定力。
![]()
两者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传统的军事常规都推到了极致的程度,中国的“无禁区”战法,俄罗斯的通过乌克兰战场的对“常规战法”的大幅度的重塑都将传统的常规战法推到了极致的程度。两国在联合军演、装备技术上的协作越来越频繁,美军设想的“各个击破”战略早已失效。
说到底,美国“两场战争”的构想背后,是霸权思维对多极化世界的本能抗拒。当国力相对衰退时,华盛顿选择用核讹诈、太空威慑和联盟捆绑来延缓颓势。
但这种激进战略反而会加速反噬——毕竟没有任何国家能承受在欧亚两端同时与核大国开战的代价。美军报告写得越凶狠,越暴露其战略自信的裂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