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广州地铁App因频繁弹窗广告引发众怒。不少乘客反映,在使用乘车码时,页面不断跳出广告,严重影响通行效率。面对质疑,广州地铁客服回应称:“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这句话迅速登上热搜,被网友调侃为“年度最强公关话术”。
然而,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回应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庞大的商业版图。
天眼查App显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1月,由广州市人民政府100%全资控股,注册资本高达584.3亿元人民币。其经营范围不仅包括城市公共交通、铁路运输辅助活动,还明确列有“广告发布”——也就是说,打广告,本就是它的合法生意之一。
更引人注目的是,广州地铁集团目前直接对外投资企业超100家,其中70余家仍在正常运营。这些企业横跨多个领域,既有轨道交通相关公司如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也有金融类机构如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甚至还涉足地产、能源、科技等多个板块。
换句话说,今天的广州地铁早已不只是“修地铁、开列车”的公共服务单位,而是一个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多元产业并行的城市级综合投资运营集团。广告收入、股权投资、商业开发,已成为其重要的营收来源。
在财政压力加大、地铁运营普遍亏损的背景下,地方地铁公司探索市场化营收路径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公共服务的便捷性与商业变现之间,边界在哪里?
当乘客只是想快速扫码进站,却被强制观看几秒广告;当“便民工具”变成“流量入口”,公众的不满便不难理解。毕竟,地铁App首先是出行工具,其次才是广告平台。
广州地铁或许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赚钱”和“便民”之间找到平衡点。毕竟,市民可以接受合理的商业探索,但无法接受被当成流量数据随意推送广告。
一句“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或许说得没错。但更该问的是:在公共出行场景中,用户是否拥有“不看广告”的选择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