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日报》警方红绿灯专版
刊发文章
《苏州警医联动
打造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新样板——
生命时速守护同行》
![]()
每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的背后,都是生命与时间的赛跑;每一次突发疾病的降临,都考验着城市应急救援的速度与温度。苏州交警紧抓全国警医联动试点的有利契机,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联合卫健部门深度协同,从机制建设、科技应用、基础保障三大维度发力,构建起覆盖“接警调度、现场救援、转运送治、后续跟进”的全链条应急救援体系。试点以来,全市交通事故危重伤员7日内救治成功率跃升至85.5%,心肺复苏成功率达到18.92%。这一数据远超全国2%的平均水平,急救响应速度提升8.12%。一个个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苏州交警对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快、准、畅”的不懈追求,更藏着无数警医联动守护生命的暖心故事,书写了民生保障的生动答卷。
![]()
01
机制筑基,高位统筹凝聚救援合力
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是根本,协同是关键。苏州交警始终将警医联动工作置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以顶层设计破题,用制度建设护航,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公安牵头、卫健主力、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
为破解部门协同壁垒,苏州交警提请苏州市公安局、市卫健委联合发文,明确各部门职责清单、救援流程和保障措施,着力推进12项具体工作。在此基础上,成立警医联动联合工作专班,聚焦议事会商、信息共享、溯源复盘、督导检查四大核心任务,确保各项部署落地生根。
![]()
部门协同的深度决定救援效率的高度。苏州交警与市卫健委、市创伤救治质控中心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全市交管大队及高速高架大队均与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路救办等单位建立沟通协作机制,落实“日复盘、周总结、月会商”制度。这种“全链条闭环式”协同模式,在实战中彰显强大效能。不久前,姑苏交警接到群众报警,干将西路养育巷路口发生交通事故,一名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受伤。事故发生后,一位自称医生的女士第一时间对伤者实施急救,热心市民同步拨打120和110。
![]()
交警抵达现场后,立即与120医护人员沟通确定救治医院和最优路线,通过电台联动指挥中心开启沿途绿波,同时呼叫夜班巡逻队员在路口及医院急诊门口接应。留下的交警则快速固定证据、恢复交通,随后赶往医院登记当事人信息、协助联系家属、协助做好路救基金垫付工作。在警医协同的模式下,事故处理、秩序恢复、伤员救治等工作更加有条不紊,为伤者赢得了宝贵救治时间,也彰显了协同机制的实战价值。
02
科技赋能,智慧联动打通生命通道
“快一分钟,生命就多一分希望。”围绕“协同合作、快速救援”的目标,苏州交警打造警医联动一体化协同平台,将大数据、物联网、智慧交通等技术融入救援全流程,为生命救援按下“加速键”。
![]()
数据互通是智慧救援的基础。苏州交警联合市卫健委整合市域急救数据、公安警力数据、城市创伤地图、院内救治、实时动态数据等关键信息资源,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数据支撑体系。平台将全市5.6万名急救志愿者与1080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的定位“一键上图”,创新打造出“公益AED设备+急救志愿者体系+应急救援调度系统”的创新应急调度模式,让“黄金救援时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
联合指挥实现“同步响应、同频共振”。苏州交警整合全市55家急救分站、69辆救护车的电台频点,在110、120指挥中心设立24小时专职值守岗位,实现公安指挥系统与急救调度系统警情信息的无缝对接。在全市重点枢纽、互通立交等交通事故易发多发区域设置急救站点,将救援力量前置,进一步缩短响应时间。“一键绿波”为生命救援开辟专属通道。苏州交警依托智慧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针对应急救援需求打造自适应路线规划功能,当接到护航请求后,系统可实时分析路况、规划最优路线,自动触发沿线信号灯“绿波放行”,同时联动激活周边视频监控实现可视化跟踪。此外,苏州交警积极探索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目前已实现血样运送、视频采集、喊话警示等功能,进一步拓展救援半径,提升救援效能。
![]()
03
保障升级,全域布局筑牢安全防线
应急救援的成效,既取决于响应速度,更离不开坚实的基础保障。苏州交警从医疗资源、资金支持、社会参与、秩序管理等多方面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为交通事故伤员救治保驾护航。
![]()
医疗资源的精准配置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苏州交警配合市卫健委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医疗救援专家库,汇聚神经外科、创伤外科、骨科、重症医学等多个领域的82名顶尖专家,形成“分科会诊、精准指导”的救治模式。综合评估全市医疗资源及救治能力分布,协助市卫健委指定全市29家交通事故救治中心和18家救治分中心,贯彻伤员入院“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的要求。
![]()
资金保障的畅通无阻让伤员“救命无忧”。苏州交警联合市路救办打通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垫付绿色通道,严格落实伤员入院“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政策,简化申请流程,提高垫付效率。试点以来,累计为4010名交通事故伤员提供救助基金垫付,垫付金额高达1.8亿元,救助基金垫付规模位居江苏省各地市首位。这笔“救命钱”为无数家庭解了燃眉之急,更彰显了苏州交警的温度。
![]()
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让救援网络更密。针对交通事故伤员救治的“空窗期”难题,苏州交警联合市卫健委与公益组织打造华东地区首个“黄金4分钟急救圈”,大规模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快递外卖员、教师学生、运输企业驾驶人等普通市民6.5万名,以及警务人员4000余名,让更多人掌握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急救技能,成为道路应急救援的“编外力量”。
![]()
良好的交通秩序是救援顺畅的保障。苏州交警会同市卫健委对医疗机构、急救站点周边道路进行专项优化,新增规范停车位1794个,完善交通标志标线218处,有效解决了救援车辆“停车难、通行难”问题。
每一次警灯与救护车的同频共振,都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未来,苏州交警将继续擦亮警医联动“苏州样板”,让生命守护更坚实、更具温度。
往期内容回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