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现代空军的作战体系中,有一项极为重要的使命,那便是所谓的CAS,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这种作战方式意义重大,它能够为地面部队,甚至海上作战的海军部队,在开展艰难的攻坚作业时提供有力支持。
![]()
在近距空中支援作战里,对携带对地攻击武器的战机提出了极高要求。
其一,投弹必须精准无误,只有投得准,才能有效打击目标,避免浪费弹药;其二,投弹量要足够大,大量弹药能在短时间内对目标区域形成强大火力覆盖,提升作战效果;其三,战机在目标区域上空待的时间要足够长,这样才能持续为地面或海上部队提供支援,满足作战需求。
基于这些要求,美国自二战起,便大力发展一系列对地打击的专用或兼用飞机。
其中,A10“疣猪”对地攻击机堪称经典,广为人知。A10堪称对地攻击机的优秀典范,它装备有一门威力强大的30毫米对地攻击火炮,火力凶猛。同时,其翼下设有众多挂架,可挂载各式各样的炸弹,能对地面目标进行大面积遮蔽攻击,在战场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A10逐渐老化。此时,美国面临一个难题:用什么炸弹来进行对地支援呢?
另外,随着地面防空火力不断强化,进行近距离的“舔地板”或“扫地式”攻击时,攻击机自身面临巨大风险。而且,飞行员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执行此类作战任务会给空军带来极大风险。这也是美国空军一心想要淘汰A10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一情况,美国人想出了一系列办法,其中之一便是采用小直径炸弹进行复合挂载。
![]()
他们利用类似F15E这样的攻击机,挂载大量小直径炸弹,在相对较远的距离上进行远程定位打击。这些小直径炸弹本身精度极高,而且威力相对较小,可大大减小附带损伤。不过,这不仅对战机有要求,对炸弹挂架的要求也极高。炸弹挂架需要能够密集挂载这些小直径炸弹。
如今,这种挂架也进入了中国空军的视野。在2025年南昌飞行大会上,我们看到了国产小直径制导炸弹的多连装挂架,而且挂架上清晰可见地挂载了四枚小直径炸弹。可以说,在这一套系统里,无论是挂架还是挂载的炸弹,对于解放军而言都不存在任何问题。
![]()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我们真的要复制美国那一套,用主力战机挂载一堆小直径炸弹进行空地支援的老打法吗?显然,对于我们来说,选择远不止于此。
在我们空军的发展中,有众多先进的装备可供选择。其中,攻击系列无人机便是重要力量之一。此外,还有双尾蝎这样的四发大型无人机,以及利用涡喷发动机的九天系列无人机。
这些无人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体型巨大。它们滞空时间极长,能在空中长时间停留,为作战提供持续支持。而且,它们的挂载能力十分优秀。限制它们挂载能力的往往不是最大起飞重量,而是翼下空间。而利用小直径炸弹的复合挂架,恰好可以解决挂载空间不足的问题。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大型无人机在机翼下利用复合挂架挂载几十枚小直径炸弹,盘旋在类似台湾海峡的预定空域之上。当地面战士有需求时,只需经过简单呼叫与引导,就能召唤来“天火”般的打击。这对于我们对面的任何敌人来说,无疑都是极其恐怖的场景。
![]()
更重要的是,这种无人机挂载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它挂载量巨大,能一次性携带大量弹药,满足大规模作战需求;响应时间非常短,能在短时间内对目标发起攻击,提高作战效率;而且,它不怕敌人的防空火力。
毕竟,损失宝贵的飞行员是我们难以承受的,但损失无人机对于我们这样的工业化国家来说,只是小事一桩,随时都能补充。
对于我们的敌人而言,未来在战场上可能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地面上的机器狼、机器战车,还有从空中呼啸而来、实施精确打击的无人机。我们已经做好了迎接未来作战的相关准备,试问我们的敌人,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