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转发只为学习分享,侵权请通知必删。
刘松岩《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系参照明代的浙派巨匠蓝瑛所绘16幅仿古山水册页编绘而成,包括自唐王维至元四家的唐、五代、北宋、南宋元的16位不同流派山水画家的技法。为了便于初学者了解各家技法,在剖析时着重介绍了每一家的技法特点,把每幅画分为勾、皴擦点、染、设色四图,按步骤逐一剖析。内容部分摘自网上公开分享的电子图书,同时进行了整理加工,供山水画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想深入学习,请购买该套正版图书。
▼点击图片或文字阅读书籍▼
董源 (943-约 962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
![]()
《龙宿郊民图》
![]()
《寒林重汀图》
![]()
《溪岸图》
![]()
《洞天山堂图》
分步解析
此幅画构图近景在下部偏左处,远景在右上角,约占上半部的三分之二,中间有一些较虚的平坡中景。远山在右上方,题字在左上角。
1.勾
先用炭条将上述近景勾出,再勾远景。定出位置后,将稿逐步加细,比例合适后定稿。
然后勾墨线,近景线条较粗,墨色较重,远处则相反。勾画时要注意到棱角,转折处应刚中有柔。
![]()
2.皴、擦、点
董源所在的江南,山青水秀,为了表现这种特色,他概括提炼出的皴法,线条柔和,即披麻皴,又称麻皮皴。画时中侧锋结合,干湿笔自然结合。皴时笔勿过湿,蘸墨也不要太多,先从繁密处开始,再向松散处扩散,从重到轻,从湿到干自然过渡。皴后加擦,近景皴密擦少,远景皴少,擦略多。水面沙滩则用侧锋横拖。
苔点秃笔硬毫垂直落笔,以圆点为主。水草是长点,运笔露锋从上向下行笔,上尖,下稍顿。点时要注意做到不齐之齐,既不要过于整齐一致,也不能漫散无组织乱点。
![]()
3.染墨
染墨应由浅入深,先调出一碟淡墨,染暗部,然后在个别地方加深。如树叶、近处的景物等。再从大关系上复染,以分出近中远。
此幅有几处虚的地方,例如三棵大树后面的平台和后面山峦下部,染时应该从有到无,不留笔痕,以表现轻云薄雾的形态。
染墨于生纸上,如不想留笔痕,可先将纸用喷雾器喷湿,趁潮干时染墨。但应注意,喷时要用清水喷匀,否则一染就花。染时不要太湿,湿则洇出。因此纸要半干,墨要少蘸,先淡后浓。
![]()
4.设色
(1)淡赭石:染树的枝干、房屋木结构部分及底座虎皮石、船、人脸、远山。
(2)赭石:勾皴山石(不全染)。
(3)草绿(花青调藤黄,也称汁绿):染芭蕉。
(4)墨青(花青调淡墨):点苔、点叶。
(5)三绿或草绿:染平台上部。
![]()
▼点击图片学国画▼
人物知识 山水知识 花鸟知识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绘画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