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类首次!中国航天放大招,上千次实验研制太空厨房,创历史时刻

0
分享至



前言

大家好,我是言叔。最近看到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里烤鸡翅的视频片段,瞬间勾起了味蕾记忆。有细心网友分析指出,在微重力环境中,食用油不会像地面那样滴落,反而均匀包裹在鸡翅表面,形成天然“保鲜膜”,配合360度热风循环加热,外焦里嫩的效果简直令人垂涎欲滴。

这看似简单的烹饪场景背后,实则凝聚着中国载人航天十余年来的技术跃迁。从最初的糊状食品到如今实现现场烘烤,饮食系统的每一次升级,都是空间生命保障能力提升的真实写照。这不是一顿饭的问题,而是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具象呈现。



中国航天如何把“厨房”搬上天

回顾中国航天员的“餐桌进化史”,其实就是一部浓缩版的航天发展编年史。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期间,杨利伟所食用的还是类似牙膏挤出的流体食物,主要功能仅限于维持基本能量摄入,谈不上任何风味体验。

时间推进到2022年,神舟十三号乘组执行跨年驻留任务时,年夜饭已包含手工水饺与鲜榨果汁,节日氛围初现端倪。而到了2025年初公布的除夕菜单,不仅涵盖两种主食、多款荤素配菜,还配备了热汤、饮品和传统糖果,文化仪式感全面在线。

而现在能实现鸡翅现烤,核心在于一台由九阳研发的专用热风烘烤装置。该设备于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为此次任务的重要搭载物资之一。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介绍,中国人对热食现做的饮食习惯根深蒂固,即便是身处太空,航天员也强烈渴望品尝刚出炉的食物。正是这一生活化需求催生了“太空厨房”的设计理念,但实际研发过程面临重重挑战。



中餐常见的煎炸烹炒极易产生油烟颗粒,而空间站作为高度密闭的生命支持系统,空气质量标准极为严苛,必须杜绝任何形式的污染物释放。为此,工程团队另辟蹊径,将高效油烟净化模块直接集成于加热舱体内,实现了内部自清洁功能。

仅解决排放问题还不够,失重状态下食材易漂浮、残渣难控制。于是研究人员配套开发了磁吸式固定烤盘、导流网笼及碎屑回收系统,确保操作安全可控。最关键的突破在于温控上限——以往空间加热设备普遍不超过100℃,此次则成功提升至190℃高温区间。

这意味着食物不再只是被复热,而是真正经历美拉德反应等复杂理化变化,生成诱人的焦香层与酥脆口感。据反馈,烘烤后的香气可在舱内持续弥散,令在轨航天员纷纷点赞。这项成果的背后,是长达十余年的技术沉淀与迭代积累。



早在2014年,九阳便入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定供应商,承担热风加热系统与饮水分配装置的研发使命。初期最大难题在于:太空中缺乏自然对流,常规加热方式极易造成局部过热或受热不均。

研发团队融合家用电器领域的电机驱动、精准控温和流体力学模型,经过数百轮仿真模拟与实物测试,最终打造出具备三维立体送风能力的热循环系统,显著提升了加热效率与均匀性。

针对饮用水安全问题,创新采用氧化锌纳米抗菌技术应用于供水终端,利用锌离子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实现长效抑菌且可重复使用,有效保障水源洁净。同时推出即热饮水方案,让航天员随时享用45℃左右的温开水,甚至还能冲泡太空特制豆浆——既补充植物蛋白,又缓解思乡情绪。

历经八年攻关、累计开展超千次试验验证,整套“太空厨房”系统随天和核心舱进入轨道运行,至今稳定服役超过1500个昼夜,服务了九批次航天员乘组的日常膳食需求。



科学的尽头是种菜?

有了先进的烹饪设备,食材来源同样需要革新。中国早已启动“太空农庄”计划,将新鲜蔬菜种植纳入空间站常态化运营项目。目前培育品种包括樱桃番茄、羽衣甘蓝、小白菜等多种绿叶类作物,航天员可定期采摘叶片直接食用,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供应。

从神舟二十号传回的画面可见,生菜植株形态颇具趣味。由于缺少重力引导,它们不再垂直生长,而是向各个方向自由伸展,枝叶交错宛如抽象艺术作品,视觉效果极具未来感。不少观众笑称:“终于明白央视农业频道为何和军事频道共用一个台标。”

事实上,早在2022年,中国空间站就完成了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成功实现种子萌发、抽穗开花直至结籽的完整周期。当时网友调侃“下一步就差烧烤了”,没想到短短数年后,这个愿望竟成现实。如今既有自产蔬果,又能现场烤制肉类,太空餐桌正日益丰富多元。

这些生物栽培试验绝非娱乐性质的小打小闹,而是面向深空探索的战略布局。从最初尝试简单叶菜种植,到如今掌握高等植物在微重力下的生长规律,每一步都在为未来火星基地、长期星际航行积累关键技术储备。要迈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建立可持续的食物生产体系势在必行。



从饮食看中国航天发展

重新审视这场“天宫烧烤”事件,其意义远超一次普通的餐饮创新。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轨使用生鲜原料进行现场烹饪,标志着我国在空间生命支持领域取得里程碑式进展。横向对比国际空间站现状,其航天员仍以预包装即食食品为主,最多进行低温复热处理,完全不具备自主烹饪条件。

我国已率先完成从“加热时代”向“烹饪时代”的跨越,这背后折射的是整体航天技术水平的加速跃升。以本次神舟二十一号任务为例,飞船成功实施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极大缩短了航天员在狭小返回舱内的等待时间,提升了任务舒适性与安全性。

饮食系统的进步,正是整个航天工程体系协同发展的缩影。除了烤鸡翅之外,“生活化”改进举措层出不穷。比如春节习俗的延续:从神舟十三号的手工饺子,到2025年除夕夜精心设计的节日菜单,每一餐都体现了对航天员心理需求的深度关照。

中国人讲究“每逢佳节倍思亲”,即使远离地球,这份团圆情结也不能缺失。再如饮水体验优化,过去喝水需借助吸管谨慎操作,如今可随时获取恒温热水,还有家乡味道的豆浆可供选择。这些细节虽不起眼,却极大改善了长期驻留的心理状态与工作效率。

毕竟,在失重环境下连续工作数月,生活质量直接影响身心健康与任务执行力。中国航天没有忽视这一点,而是把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技术决策之中。



京报网曾发表评论指出,“天宫烧烤”看似是一顿寻常餐食,实则是中国航天高速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从2003年的管状营养剂到2025年的现烤鸡翅,二十多年间的巨变,映射出我国航天事业稳扎稳打、持续突破的发展轨迹。

结语

还记得当年得知月球无法耕种时,许多人心中泛起一丝失落。可如今回望,空间站不仅能种出生菜与水稻,还能飘出烤鸡翅的香味,这种由遗憾转为惊叹的历程,正是中国航天跨越式成长的最佳见证。



权威报道《从四个时空坐标看中国航天》中提出,中国航天发展正沿着清晰的时间轴稳步推进:立足当下的技术创新,展望2026年港澳地区航天员有望参与飞行任务,继而挺进2030年前后实施载人登月计划。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

而“太空厨房”与“太空农场”的建立,恰好诠释了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完美融合。所谓硬实力,是指我们有能力研制出耐高温、防污染、高效率的热风烘烤机,能让水稻在微重力下完成世代繁衍;所谓软实力,则体现在不忘为航天员准备一杯温热豆浆,记得过年包一顿饺子。

这就是中国航天的独特浪漫:一边追逐星辰大海的梦想,一边守护人间烟火的气息。或许不久的将来,真会诞生一部纪录片叫《舌尖上的太空》,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脚步,一起探索宇宙厨房的无限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位76岁母亲的倾诉:此生最后悔的事,就是帮女儿带孩子

一位76岁母亲的倾诉:此生最后悔的事,就是帮女儿带孩子

人间百态大全
2025-10-25 06:50:03
北京饭店建到14层时,汪东兴惊出一身冷汗,立即上报:不能再建了

北京饭店建到14层时,汪东兴惊出一身冷汗,立即上报:不能再建了

浩渺青史
2025-11-08 18:09:04
向毛岸英扔下汽油弹的南非飞行员,在51年时获安慰奖,最后咋样了

向毛岸英扔下汽油弹的南非飞行员,在51年时获安慰奖,最后咋样了

抽象派大师
2025-11-04 08:50:03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书雁飞史oh
2025-11-06 19:05:31
师徒变死敌?刀郎撤回版权不到一年,云朵终于反击,结果大快人心

师徒变死敌?刀郎撤回版权不到一年,云朵终于反击,结果大快人心

凡知
2025-09-29 10:37:29
纵览热点|演员王祖蓝有了新身份:受聘为福建一高校客座教授,校方回应“主要教授表演艺术相关课程”

纵览热点|演员王祖蓝有了新身份:受聘为福建一高校客座教授,校方回应“主要教授表演艺术相关课程”

纵览新闻
2025-11-05 16:17:03
曾经的“冷清秋”尽显老态!医美也挡不住的苍老让人倍感惋惜

曾经的“冷清秋”尽显老态!医美也挡不住的苍老让人倍感惋惜

鲁妈影视娱乐汇
2025-11-05 12:36:48
冷空气来了! 江苏最低仅5℃

冷空气来了! 江苏最低仅5℃

金台资讯
2025-11-09 08:07:05
妻离子散舞!莱万妻子与他人热舞,遭球迷嘲笑,致夫妻双方大吵

妻离子散舞!莱万妻子与他人热舞,遭球迷嘲笑,致夫妻双方大吵

小金体坛大视野
2025-11-08 14:36:39
设计院不敢干的事,让农村包工头干了!

设计院不敢干的事,让农村包工头干了!

小卢说建房
2025-11-08 20:22:05
老婆出轨后,对方的妻子找到我,你老婆跟我老公好上了

老婆出轨后,对方的妻子找到我,你老婆跟我老公好上了

诡谲怪谈
2025-11-04 21:09:44
莫非,所有人都被何小鹏耍了?

莫非,所有人都被何小鹏耍了?

茄小茄说事
2025-11-07 11:39:15
一株近百斤! 2022年, 四川村民家中挖出百年药材, 后捐献给农科院

一株近百斤! 2022年, 四川村民家中挖出百年药材, 后捐献给农科院

万象硬核本尊
2025-11-08 20:39:42
黑色幽默!电诈园区办公室中文标语,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黑色幽默!电诈园区办公室中文标语,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麦大人
2025-11-06 08:32:30
“被教练强吻了,他是喜欢我还是玩我?”

“被教练强吻了,他是喜欢我还是玩我?”

健身厨屋
2025-11-07 14:31:01
出席“白色恐怖”追思会,郑丽文强调吴石是间谍跟政治思想犯不同

出席“白色恐怖”追思会,郑丽文强调吴石是间谍跟政治思想犯不同

新时光点滴
2025-11-08 16:02:08
专家最新回应“康熙生父为洪承畴”:采样过雍正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后代,DNA证实其努尔哈赤支系

专家最新回应“康熙生父为洪承畴”:采样过雍正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后代,DNA证实其努尔哈赤支系

扬子晚报
2025-11-06 12:13:35
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天赐材料接订单接到手软

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天赐材料接订单接到手软

财经早餐
2025-11-09 06:13:10
曾琦明明很优秀!可惜爱上有妇之夫,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曾琦明明很优秀!可惜爱上有妇之夫,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吃瓜局
2025-11-08 22:02:44
网友改装167度电池纯电车 续航破千公里 还带家人上路

网友改装167度电池纯电车 续航破千公里 还带家人上路

手机中国
2025-11-07 15:46:03
2025-11-09 09:08:49
米果说识 incentive-icons
米果说识
我觉仲夏苦短,你说蝉鸣悠长。
3724文章数 4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头条要闻

诺辉健康从巅峰坠落谷底 杭州总部多处办公地人去楼空

头条要闻

诺辉健康从巅峰坠落谷底 杭州总部多处办公地人去楼空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古二再度放料!秦雯王家卫吐槽出现新人物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本地
房产
家居
手机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手机要闻

网传荣耀万级大电池试产:典型容量值约为9900mAh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