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农耕智慧,更是农民对土地最朴素的敬畏。
然而近日媒体曝光的一则新闻,却让这份对土地的敬畏感碎了一地。
在江苏的南通,有3500亩稻田,长满荒草,当季本应黄灿灿的稻谷地,如今却几近荒芜。
这些荒草丛生的稻田,属央企中铁十四局,以每亩每年1000元价格租下的高标准农田。
中铁十四局之所以租地种稻,是因为该局从2022年跨界农业,立志成为农业链主。除了江苏的南通外,先后在吉林、山东等地也租了很多高标准农田。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央企跨界拓展经营领域本无可厚非。这样的转型魄力也曾让人期待。
毕竟,作为央企,中铁十四局手握资金、技术、资源等多重优势,若能深耕农业领域,本可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
但,现实却令人错愕。
以南通被荒草丛生的这3500亩稻田来看,这家央企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最终以荒草满地收场,不仅颗粒无收,更让珍贵的耕地资源白白浪费。怎么看,都像是把跨界跨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针对南通高标准稻田被荒芜的情况,中铁十四局给出的解释是经验不足,除草不及时,但这样的说辞显然难以服众。
不可否认,农业种植是需要科学方法和专业技术,但除草作为农耕最基础的常识,绝非经验不足就能搪塞。即便从未种过地的人,也知晓“草盛豆苗稀”的基本道理,更何况是投入巨资跨界的央企?
3500亩稻田从平整播种到荒草丛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期间长达数月的生长周期里,负责这些稻田的相关人员却对此视而不见。
这种明显的失职,我认为,与其说是经验匮乏,不如说是他们对农业生产的漠视,对土地资源的不尊重,对公共资金的随意挥霍。
在广大农村,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精心呵护每一块土地,只为让有限的耕地产出更多粮食。而中铁十四局作为央企,拿着每亩1000元租来的耕地,却让其沦为荒地,这种鲜明对比令人痛心。
![]()
农民把地当成宝,央企却拿地种上了草。中铁十四局如此浪费公帑、漠视责任的做法,让人愤慨。
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每一寸耕地都堪称命根子。
而中铁十四局却肆意将3500亩高标准耕地撂荒,暴露的是该企业在跨界经营中的责任缺失和管理缺位。损害的是央企的公信力,辜负的是社会公众的期待。
其实,土地从来都不会辜负用心耕耘的人,只要敬畏土地、尊重规律、履职尽责,每一寸耕地都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遗憾的是,作为央企的中铁十四局,却这份对土地的敬畏感碎了一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