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患者朋友反映,家人帮忙拍背也很疲惫,而靠自己用徒手方法排痰,又常常觉得使不上力、姿势难摆。这时候,一些设计科学、操作方便的小工具,就能成为您得力的‘排痰助手’。”
在《看呼吸》此前推出的直播节目“手把手教你居家高效排痰的关键技巧!”中,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护师刘微细致讲解了常用排痰工具的挑选要点、使用方法和清洁保养。
小巧工具让排痰更加舒适和省力
第一个小工具是硅胶拍背杯。它的整体由柔软的医用硅胶制成,本身自然形成一个空心掌的杯状结构,握柄处设计有指套或固定带,能帮助使用者更稳固地持握,发力也更集中。使用时无需刻意弯曲手掌,将食指与中指穿过指套,其余手指自然握持手柄,以手腕带动杯体,按照从下到上、从外到内的顺序,有节奏地叩击背部就能轻松产生震荡效果。()
![]()
△图源网络
对于拍背时容易感到疼痛或者背部肌肉较厚的患者来说,这个工具尤其友好。硅胶材质具有一定的缓冲和减震作用,既能有效传递震动,又不会产生生硬的拍打感。同时,它也能减轻操作者手部的疲劳和麻木感,让拍背过程更省力、更持久。它的效果和正确的徒手拍背基本一致,相当于一个延长的手掌,帮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操作。
另一种常用工具是可调节档位的正压呼气振荡装置。拍背属于外源性震动,而这类设备则通过使用者的呼吸,在气道内部产生一种内源性震动。目前市面上的这类设备造型多样,有的像短笛,有些呈弯管状,但基本理念与使用原理都是相通的。
![]()
△图源网络
使用时,患者可取坐位或半卧位,含住咬嘴后以均匀、中等的力度向设备内匀速吹气,直到吹不动为止。设备内部设有一个特殊阀门,会在气流通过时周期性地开合,从而形成一股持续振荡的呼气压力。这种振荡气流会温和地振动气道壁,并在气道内维持一定的正压,有助于撑开因肺气肿等原因而塌陷的细小支气管,从而松动黏附在深处的痰液,使其分散、移动,并最终被推向主气道,随咳嗽排出。
使用时坐直身体,放松肩部,深吸一口气,用嘴平稳呼气到装置中,持续3-4秒,感受到震动说明使用正确。重复呼气10次左右,做2-3次深呼吸并咳嗽,帮助痰液排出,每次使用大约10-15分钟,每天2-3次,根据痰量灵活调整。
排痰工具挑花眼?选购指南请收好!
最基础也最易行的是徒手拍背法,这种方法完全依赖操作者的手法,不需要任何工具,零花费、无场地限制,只要掌握正确技巧,家属或陪护人员随时都可以协助患者进行,是绝大多数家庭的首选。
如果想要更省力一些,可以考虑使用硅胶拍背杯。这类工具在网上或医疗器械店都不难买到,价格一般在几十元不等,非常轻便易携。它能减轻操作者手部的疲劳和麻木感,特别适合需要长期、频繁拍背的家庭。
再就是正压呼气振荡装置,它属于主动呼吸训练器具,通过患者自身呼气产生内源性振荡,帮助松动深部痰液。这类装置价格稍高,通常在几百元范围内,适合理解能力和呼吸配合度较好的患者使用。
最高阶的选项是电动机械排痰仪,它通过电机产生持续、稳定的高频振荡,模拟专业拍背效果,能有效节省人力、提升排痰效率。不过这类设备价格较为昂贵,通常在万元以上,体积也较大,有长期照护需求、且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可考虑配备。
肺大泡患者能否使用排痰工具?
肺大泡患者选择排痰方法需要格外谨慎,在不确定肺大泡的具体位置、大小和薄壁程度的情况下,一定要慎用拍背或高频振动排痰仪等外源性震动方式。强烈的震动存在导致肺大泡破裂、引发气胸的风险。同样,一些需要猛然吸气、用力屏气的排痰方法会导致胸腔内压力急剧变化,也需要严格避免。
不过,肺大泡患者的问题就出在呼气还未完成,小气道就过早地塌陷闭合了,导致一部分空气被困在肺泡里无法排出。所以,或许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正压呼气振荡装置,不仅能促进排痰,使用装置时匀、慢、长的呼气还能让被困住的空气更充分、更顺畅地排出,从而有效减少气体在肺内的残留。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
专家简介 刘微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中华护理学会首届呼吸专科护士;曾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并在北京冬残奥会期间作为医疗保障团队成员,负责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医疗保障任务。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
2
3
看呼吸
权威实用的
呼吸科普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