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冬了,你冷吗?
北京刚刚过了一个
不知道算不算秋天的秋天
温也降了,雨也下了
❄️雪也下了,雾也下了

谁能告诉小北:
到底哪里还在穿短袖啊?!!!

刚刚入冬
小北感觉穿秋裤都快扛不住了
你的“入冬四件套”安排了吗?




除了安抚好胃
也要安抚好身体哟 ↓↓↓
天冷时候呼吸道应该怎么保护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天气寒冷、空气干燥、人们在室内活动时间增多,这些因素都为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常见的秋冬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新冠病毒感染以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科学防治是关键。
认识“敌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普通感冒
病原体:多种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症状:通常较轻,包括打喷嚏、鼻塞、流清涕、喉咙痛、轻微咳嗽等,一般不发烧或仅有低烧。
特点:自限性疾病,通常5-7天可自愈。
❄️流行性感冒(流感)
病原体:流感病毒(甲型、乙型等)。
症状: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包括高烧(39°C-40°C)、畏寒、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显著乏力,而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相对较轻。
特点:传染性强,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肺炎),高危人群风险高。
![]()
❄️新冠病毒感染
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
症状:多样,常见发热、咳嗽、乏力、嗅觉或味觉丧失,也可能出现喉咙痛、流涕、肌肉酸痛等,与流感相似。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肺炎。
特点:传播力强,存在重复感染风险,需密切关注官方指南。
❄️肺炎支原体感染
病原体:肺炎支原体(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
症状:持续性干咳、刺激性咳嗽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部分患者咳嗽剧烈,影响睡眠。
特点:俗称“行走的肺炎”,症状与严重程度不匹配,儿童和青少年易感。
筑牢防线——科学预防是关键
预防远胜于治疗,采取综合措施能极大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最有效的武器
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建议6月龄及以上人群,尤其是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优先接种。
新冠疫苗:及时接种加强针,保持对病毒的免疫力。
肺炎疫苗:适用于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可预防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
❄️做好个人防护:切断传播途径
科学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公交、地铁、商场、医院)务必佩戴口罩。
勤洗手,会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清洁,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眼、口、鼻。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在拥挤场所的停留时间。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均衡营养:多摄入优质蛋白(鱼、肉、蛋、奶)、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充足睡眠:保证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
多喝温水:保证充足饮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增强防御能力。
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因受凉导致抵抗力下降。
❄️保持环境健康
经常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40%-60%,可减轻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
理性应对——感染后如何科学处理
如果不幸中招,请保持冷静,科学处理。
❄️及早就医,对症治疗
一旦出现高烧不退、呼吸困难、胸痛、精神萎靡、原有基础疾病加重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检测(如血常规、病原体检测)确定感染类型,切勿自行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充分休息: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对抗病毒,避免劳累。
❄️家庭护理要点
隔离:患者应尽量单独居住一室,减少与家人的接触,特别是老人和儿童。
对症缓解:
发烧:体温超过38.5°C,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可作为辅助。
咳嗽咳痰:根据干咳或有痰,遵医嘱使用镇咳药或祛痰药。多喝温水、蜂蜜水有助于缓解。
鼻塞流涕:使用生理盐水喷鼻或洗鼻。
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但需保证营养。多喝汤水、粥、果汁等。
❄️谨慎用药,避免误区
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引起的感冒、流感无效。
不盲目使用抗病毒药:流感抗病毒药(如奥司他韦)为处方药,需由医生评估后使用。
不混用感冒药:很多复方感冒药成分相似,混用可能导致单一成分过量,引发肝损伤等风险。
心血管健康也要重视
以往的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猝死以冬春寒冷季节及季节交替时发病率最高。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比夏季高。天气变冷了,我们更要关注自身的心血管健康,特别是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冬季血压易升高,隐形风险需警惕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可诱发脑出血、动脉硬化、肾损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波动,寒冷季节时收缩压会升高,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收缩压可比夏季(6-8月)高10mmHg。
❄️那么为什么寒冷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呢?
寒冷暴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升高血压:
1️⃣激活交感神经系统
2️⃣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3️⃣减少体内NO(一氧化氮)的生成,NO是一种能够扩张血管的物质
4️⃣增加内皮素的合成,内皮素是一种能够收缩血管的物质
高血压患者进入秋冬季可能会有一些直观的感受,比如夏天的时候吃一种甚至不吃降压药物,血压都还控制的不错,但是进入秋冬季后,原来的药物“不管用”了,需要服用更多、更强的降压药物才能把血压控制住。
一部分患者进入秋冬季会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这部分患者可以非常及时的发现血压的异常波动,及时调整降压药物。另一部分患者,血压升高时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个时候可能不能及时发现血压的波动,从而不能及时的控制高血压对身体的伤害。
![]()
如果您有高血压,建议在寒冷季节,不论有无症状,都要监测好血压,及时发现血压的变化,调整降压药物,避免吃得太咸,避免熬夜,避免情绪剧烈波动等,从而避免高血压伤害我们的身体。
低温可能加剧冠心病发病风险
秋冬季也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研究显示,环境温度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就会增加。
寒冷可以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增强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粘度、刺激冠状动脉收缩、促进血压、心率升高,导致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卒中、心肌梗死或猝死。所以,保暖很重要哟~
![]()
如果您有冠心病,建议在寒冷季节,规律服用冠心病相关药物,积极监测和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吸烟、饮酒,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有胸闷、胸痛症状,及时就诊。
![]()
![]()
![]()
供稿 | 呼吸科 胡嫣 心血管内科 李延
编辑&责编|业务拓展部 王茜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