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演沙荧幕上百变,生活里却质朴得像个普通人。晚年的刘大刚婉拒了大部分商业活动,把精力全放在艺术传承和公益上。戏曲进校园他必到场,坐着轮椅也要给孩子们示范念白;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更是他心头的牵挂,多年积蓄全捐出去建“留守儿童之家”,病床上还惦记着给孩子们的承诺。
![]()
僧远比想象中苦。五公斤的佛珠挂在脖子上,担子得装砖头才够分量,最折磨人的是八斤重的头套,连着假发胡须,每天戴十几个小时,额头被勒出红痕、磨破皮肤是常事。在云南拍爬山戏时,他滑倒磕破膝盖,导演说用替身,他却摆摆手:“角色是我的,得亲自来。”就这样乐呵呵地扛下所有,他演的沙僧,既有憨厚忠诚,又多了几分灵动,彻底住进了观众心里。
![]()
大师兄”六小龄童的无声悼念让人泪目,师徒四人的最后相聚,成了再也续不上的“绝唱”。没有喧嚣的葬礼,没有铺张的仪式,就像他演的沙僧,默默付出,安静退场。有人说,刘大刚把一生活成了两个角色:荧幕上是挑着担子护师父取经的沙僧,生活里是带着温度渡人的好人。如今斯人已逝,但那些经典角色不会褪色,他捐出的善意会继续温暖孩子,他的敬业与质朴,更该被我们永远记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