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泰国攀牙11月8日电 通讯丨共护蓝海绿岸——中泰共建自然教育学堂 搭建红树林保护新平台
新华社记者陈倩慈
“大家知道泰国哪个府的红树林最多吗?”在泰国南部攀牙府同博中学7日开讲的“中泰自然教育学堂”第一课上,泰方主讲人、泰国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局红树林研究开发所创新与协调分部主任迪沙翁的这句提问,得到了在场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攀牙府!”
迪沙翁随即向学生们细致讲解了红树林植物独特的生理特征、分布范围和代表性树种等。而本次课堂的中方主讲人、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丛柏林,则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红树林在防风消浪、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生态价值,并分享了中国在红树林保护与社区协同发展方面的成功案例。
作为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框架下的务实合作成果,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共同资助、设计和建设的“中泰自然教育学堂”于7日在攀牙府同博中学正式启用,将为当地青少年和社区民众提供优质的自然教育,为红树林保护搭建起一个全新的科普与交流平台。中泰双方合作机构代表、攀牙当地政府和社区代表、同博中学及周边学校师生等共200余人参加了启用仪式。
“我今天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比如红树林其实是许多水生动物重要的‘幼儿园’,为成长初期的它们提供躲避天敌的场所。”同博中学高中二年级的沙兰帕在课后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作为理科生的他对红树林植物的结构特别感兴趣。“将来如果我能成为科学家,我希望深入研究红树林的物理与生物特性。”
据该学堂项目负责人丛柏林介绍,攀牙湾国家公园是泰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红树林区域之一。自2024年中泰红树林共同保护示范区在此揭牌以来,双方在红树林脆弱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然而,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保护,提升当地社区特别是青少年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这个自然学堂是中泰深厚友谊的见证,也希望能成为两国自然教育合作的窗口,通过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语言,播下热爱海洋、保护自然的种子,为泰国边远地区提供优质、常态化的自然教育。”丛柏林在课后告诉记者,该学堂的启用也标志着中泰双方在红树林保护领域的合作,从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延伸到了公众教育和科普传播的新阶段。
“今天学堂启用是一个良好开端,让本地学生看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同样重视红树林资源,自己家门口的红树林其实具有国际意义。”迪沙翁对中方支持建设该自然学堂表示感谢,认为这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相关保护经验的宝贵机会,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红树林资源重要性的认知水平与保护意识。
“有了这样的自然学堂,会让更多学生产生兴趣,也许能激励他们未来选择与红树林或林学相关的专业。”沙兰帕这样畅想着未来。
丛柏林表示,今后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与泰国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局将依托中泰自然教育学堂,持续开展常态化的科普教育活动,共同探索社区参与的保护模式,为全球海洋生态治理贡献“中泰智慧”,携手共护这片维系着海岸生态安全的蓝海绿岸。(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