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熟稔青年毛主席的革命往事,但有位能和他并肩的人物,咱们大多不怎么了解。
他叫蔡和森,36岁就为革命丢了性命,牺牲过程格外惨烈。
![]()
今儿个咱就聊聊这位被岁月藏了许久的英雄,看看他到底凭啥能和青年毛主席齐名。
湘江边的相遇:两个“怪人”成知己
1895年出生的蔡和森,童年过得一点不轻松。
13岁那年父亲没了,家道一下子败落,他被送进永丰镇的辣酱店当学徒。
凌晨三点就得爬起来舂辣椒、洗坛子,手掌磨出的血泡破了又结,到了晚上,只能蜷在灶台后的稻草堆里歇脚。
![]()
换旁人或许就认了这份苦日子,蔡和森偏不。
两年后,他揣着母亲葛健豪攒下的七块银元逃了出来,撂下句“宁肯读书饿死,也不当店倌”,硬是考进了双峰高等小学堂。
蔡和森的韧劲,多半是受了母亲影响。
他母亲葛健豪可不是寻常女子,出身名门却性子刚烈,48岁那年拖着一双小脚闯进长沙周南女校,成了湖南第一个公开放脚读书的老太太。
这种反抗精神,早早种进了蔡和森心里。
1913年,蔡和森考进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这里撞见了毛泽东。
![]()
当时的蔡和森穿件旧蓝布长衫,腋下总夹着本《新民丛报》,不爱说话却眼睛发亮,同学私下都叫他“小马克思”。
毛泽东那会儿正忙着组织学生自治会,在操场发表“体育之研究”的演讲。
本来俩人像两条平行线,一本《伦理学原理》把他们拽到了一起。
那本书上,毛泽东写了1.2万字的批语,蔡和森看到后,用工整的毛笔小楷抄了整整一遍,还加了段跋:“吾辈当以此书为镜,照出中国之黑暗,再以血洗净之。
”他们的老师杨昌济看在眼里,在日记里写“二子皆海内人才,救国必在此辈”。
![]()
1918年4月14日,岳麓山爱晚亭下,蔡和森、毛泽东等14人发起成立新民学会,蔡和森提了三条宗旨,毛泽东加了句“改造中国与世界”。
谁也没料到,这群平均22岁的年轻人,几年后就撑起了中国革命的大梁。
第一个喊出要建党的人
在长沙的日子,俩人越聊越觉得,光靠读书和演讲改变不了中国。
1919年12月25日,上海杨树浦码头,蔡和森带着母亲、妹妹和三十多个湖南青年,挤在法国邮船“盎特莱蓬”号的四等舱里,啃着发霉的面包赴法勤工俭学。
![]()
35天的航程里,蔡和森没闲着,把《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翻了个遍,笔记本上写满了批注,核心就一条:中国要救,得搞阶级斗争,得建无产阶级政党。
1920年2月到了法国,他们转去蒙达尼中学。
蔡和森白天在橡胶厂炼胶,浑身都是橡胶味,晚上就召集留学生讲唯物史观。
他写了篇万余字的《怎样救中国》油印出来,里面第一次明确说:“我以为先要组织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
7月的蒙达尼公学教室里,新民学会的旅欧会员开了场关键会议。
萧子升主张“温和革命”,靠教育和工会慢慢改。
![]()
蔡和森猛地一拍桌子:“温和革命是补缀政策,必不能奏效,唯一手段是阶级斗争,唯一道路是俄式革命!”当时晨曦正好穿破乌云,学校的钟声响起来,满屋子人都静了。
本来想争执的人,看着蔡和森坚定的样子,也说不出反驳的话。
会后,蔡和森给毛泽东写了三封长信,把建党的想法、组织架构说得明明白白,还画了张党组织系统表。
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回信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隔着万里,湘江和塞纳河畔的两股力量,就这么拧成了一股绳。
刑场上的信仰
1921年10月,因为领导留法学生占领里昂中法大学,蔡和森被法国当局遣返回国。
![]()
年底经陈独秀介绍,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创刊,蔡和森成了主编。
这份报最高发行量达10万份,却被军阀列为“第一禁书”。
蔡和森笔杆子硬得很,两年零四个月里写了156篇政论,平均一周就写1.5篇。
《统一、借债与国民党》《反对“敦请友邦”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文章,字字戳中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痛处。
胡适读完都感叹:“蔡和森的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他在《向导》上发表《告全国民众书》,第一次喊出“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口号,全国都被震动了。
![]()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蔡和森紧急回国,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后来还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
八七会议上,他坚决支持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主张,还亲自起草了《湘南暴动大纲》。
1928年,他在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后,留在当地写了《社会进化史》,这是中国人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的社会发展史,里面提出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论断,为后来的相关理论打了基础。
1931年初,蔡和森奉命回国,担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要去香港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
临行前他对妻子李一纯说:“此行凶多吉少,万一被捕,我必不辱名。”这话成了预言。
![]()
6月10日,因为叛徒顾顺章指认,他在香港被捕,随后被引渡到广州军阀陈济棠手里。
在广州军政监狱里,敌人用尽了酷刑。
皮鞭蘸盐水抽,烧红的铁钳烙胸口,蔡和森昏死三次,醒来还是一句话不说。
敌人没法子,用铁钉刺穿他的手心和脚背,把他四肢钉在墙上,逼问共产党名单,他依旧沉默。
后来敌人剜去他的双眼、割掉双耳,把血肉模糊的他扔回牢房。
同牢的地下党员说,夜里总能听见他低声哼《国际歌》,声音沙哑却有力。
8月4日凌晨,蔡和森被拖到监狱后院杀害,年仅36岁。
![]()
刽子手用刺刀刺穿他的胸口,又开了三枪,最后把遗体塞进麻袋,秘密拉到白云山麓焚化。
那天广州乌云压城,像是在为这位英雄默哀。
蔡和森牺牲后,毛泽东在延安对斯诺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1950年,毛泽东还亲笔为他的遗像题字“永垂不朽”。
现在广州白云区的小山丘上,有块“蔡和森烈士殉难处”的石碑,碑前的夹竹桃四季常青;湖南双峰县的故居里,毛泽东1961年题写的“新民学会旧址”依旧清晰;国家博物馆里,1923年第1期《向导》上“和森”的署名墨迹未干。
咱们记住青年毛主席的同时,可别忘了蔡和森。
![]()
他用36年的人生,把“信仰”两个字刻进了骨子里。
很显然,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记在心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