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亚五国元首相继飞抵华盛顿,一场备受瞩目的地缘政治大戏拉开帷幕。这次“C5+1”峰会,正值该机制建立十周年,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主持,而他也有意借这个机会“好好给中俄上眼药”。
![]()
托卡耶夫9月下旬会见特朗普
对美国而言,中亚的战略价值正处于历史高点。首先,中亚地区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矿产。在全球供应链重组和大国科技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控制这些关键资源的源头,对美国保持技术优势至关重要。
其次,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是连接东西方的古老枢纽。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通过投资和建设,已深度融入该地区的基础设施网络,这让美国感到了战略焦虑。
最后,从安全角度看,中亚毗邻动荡的阿富汗,是反恐的重要前沿。一个稳定、亲西方的中亚,被美国视为其全球反恐战略的重要一环。
然而,真正为美国创造“机会窗口”的,是近年来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在中亚的传统影响力出现松动。中亚各国目睹了俄罗斯的国力损耗和战略收缩,对俄长期以来提供的“安全保护伞”的可靠性产生了动摇,开始寻求更多元的外交选择。
另一方面,中国虽已成为中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但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也让这些国家对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心存警惕。他们渴望在大国博弈的缝隙中,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战略自主和经济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中亚国家主动开启了“战略平衡”的外交策略,寻求通过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合作,来抵消中俄的压倒性影响力,维护自身主权与发展空间。特朗普政府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试图通过“交易式外交”重塑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
![]()
2023年拜登主持召开“5+1”峰会,与中亚元首会晤
9月,哈萨克斯坦与美国达成协议,将在未来十年斥资40亿美元采购美国机车;乌兹别克斯坦也宣布,将耗资数十亿美元购买波音飞机。
这些大单不仅是商业合作,更是美国试图用经济利益,将中亚国家与自己绑定的战略布局。一旦成型,将彻底改变欧亚大陆的贸易版图,极大削弱莫斯科的战略地位。
此外,美国智库还提出了更为长远的计划,例如建立美中亚矿产合作机制,协助中亚国家开发资源;以及推动建设一条绕开俄罗斯和伊朗,连接中亚、高加索至欧洲的“中部走廊”,削弱俄罗斯对欧洲能源和贸易的控制。
在安全领域,美国还计划通过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军事演习、利用国民警卫队的“州伙伴计划”等方式,重建和加强与中亚地区的防务联系,为未来可能的军事存在铺路。
面对美国的强势“回归”,中亚五国的核心策略是“战略平衡”:既欢迎美国带来的投资、技术和安全承诺,又深知与中俄在历史、地理和经济上的紧密联系难以割裂。因此,他们选择“左右逢源”,在大国之间寻求利益最大化。他们愿意与美国发展关系,但这绝不意味着要疏远中俄。
![]()
阿斯塔纳一列轻轨列车被吊装到轨道上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美国在中亚的高调举动,无疑构成了战略竞争。但中方的回应展现了充分的自信和成熟的战略定力。与美国主要聚焦于“遏制”和“围堵”不同,中国与中亚的合作建立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之上。
今年6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成功举行,双方签署了《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世代友好的原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中方提出的“中国—中亚精神”,即互尊、互信、互利、互助,强调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不干涉内政、合作共赢,这与某些国家推行的排他性集团政治和霸权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具体合作上,中国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从横贯中亚的公路铁路网络,到连接中国与中亚的天然气管道,再到遍及各国的工业园区和民生项目,中国的投资深度融入了中亚的经济肌体。这种基于共同发展的深厚合作基础,是任何外部力量都难以轻易撼动的。
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安全承诺,试图通过此次C5+1峰会,在中俄之间打入一个“楔子”。中亚五国在大国棋局中小心翼翼地走钢丝。而中国,则凭借三十多年来构建的坚实合作基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继续在中亚地区扮演着稳定器和发动机的角色。
最终,这场博弈的结局将取决于谁的合作模式更能顺应时代潮流。中亚的未来,将是这一宏大叙事的最佳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