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人民网记者 王丹丹
![]()
今年5月,长三角微短剧产业学院、长三角微短剧研究院在南京浦口区揭牌。人民网记者 王丹丹摄
“都是钱惹的祸呐!”南京浦口区响堂村秋意正浓,堂屋内一位老人落寞的独白,令闻者心碎。这,其实是当地微短剧拍摄里的一个场景。
微短剧风口劲吹,如何接住产业机遇?浦口自然人文两相宜,发展微短剧机不可失。自去年8月份以来,该区先后推出“登攀”计划、“短剧乡村”行动等,成为南京最早布局微短剧产业的板块之一。
截至今年10月底,当地已集聚短剧企业48家,较去年底实现翻倍增长,累计拍摄短剧超过340部,并成功培育6家微短剧规上文化企业,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辨识度的产业名片。
![]()
巽谷·短剧文化产业园。浦口高新区供图
镜头“落地” 生态营造
产业发展,政策先行。2024年7月,浦口在南京市率先出台《网络微短剧发展扶持办法》,推出覆盖“创作—生产—传播—转化”的“黄金6条”政策,涵盖剧本创作、取景拍摄、交流活动、上线播出、企业升规、金融支持等支持产业发展。
今年5月28日,浦口高新区巽谷·短剧文化产业园揭牌。“产业环境得天独厚,我们要把镜头里的好故事变成镜头外的生产力。”江苏小戏精影视文化有限公司首批入驻,公司总制片人修钰臻介绍,今年7、8两个月,借助产业园资源,他们一口气推出《万卷中华》系列古装历史剧18部。
另一家落户在汤泉街道的南京天影宁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同样落地即起跑。今年5月,在浦口区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签约活动上,天影宁界签约落地,从优质剧本开发、短剧出品承制到平台投流运营全链布局,这与浦口致力于打造精品微短剧的想法不谋而合。
“以平台化思维推动资源整合,浦口区微短剧形成了‘载体支撑、校地融合、企业集聚’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浦口区委宣传部文化产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计划通过为短剧企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技术服务,提升中游制作环节的专业化水平与效率,短期培育8-10家本土规上微短剧企业。
目前,巽谷·短剧文化产业园正集成取景协调、备案对接等职能,致力于打造“创作—制作—发行”一体化产业集聚区,现已引进6家企业。
![]()
南京南山光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在布置拍摄场景。浦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服务“加戏” 产业快跑
“从剧本创作到上线播出,浦口全环节为企业保驾护航,取景协调、备案对接都能在平台一站式搞定。”南京南山光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楠赶上了浦口微短剧“登攀”计划。
“登攀”计划是浦口区为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推出的“诚意大礼包”。其中,包含设立规模1.5亿元的产业基金,通过股权投资、项目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拍摄保障上,发布首批“创美江苏”10个微短剧免费拍摄取景地和微短剧拍摄指南,涵盖田园乡村、城市风貌、民宿酒店等不同场景;在备案服务上,依托南京网络微短剧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微短剧内容服务平台缩短预审周期,提供预审提速服务,适配监管新规对内容审核的时效要求。
2024年,南山光影落地后便投拍了新剧《幸福向我走来》,浦口也如约兑现承诺:从五星级酒店到办公场地、医院、样板间、四方美术馆的大师作品《睡莲》、再到美丽乡村赵湖,召开专题会议调度,协调了数十个场景,其中外景全部免费,内景给予优惠。
政策与服务不断“加戏”的同时,浦口区也在释放“微短剧+”乘数效应。今年3月,探索“线上IP种草+线下场景引流”模式,全程在浦口响堂村取景拍摄的《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上线后,响堂村清明假期单日客流量接近1万人次,短剧带火的线下银壶DIY体验项目也人气高涨。
在良好生态加持下,浦口区微短剧企业加速成长。其中,南山光影推出全省首个公安题材备案微短剧《平凡警事》,以400万元投资探索横屏短剧的品质化表达;天影宁界出品的《侯门主母温黎传》上映期间五次跻身DataEye短剧热力榜前20名,最高位列第8名;呈影文化正在拍摄的《夜行地图》,剧本已斩获“红镜短剧计划未来剧星奖”。
借助“微短剧+文旅”“微短剧+乡村”“微短剧+科技”等模式带动消费升级,浦口推动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让微短剧成为撬动文化大经济的新支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