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记者 叶真
“实验做完后,数据一定要保存,拆卸管路前,确保卸压卸荷,元件放回原处摆放整齐……”11月6日,记者见到无锡职业技术大学老师赵燕时,她刚完成对同学们的一次阶段性液压实训“小测验”。
从一名液压技术专业的工程师,到一名职业院校的老师,赵燕参与着江苏省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见证着“十四五”期间江苏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
2010年,赵燕进入徐工集团工作,成为一名液压技术工程师。2013年起,她参与到徐工的欧洲研发项目中,其间曾前往德国工作。这段经历让赵燕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感触。2019年,她拿到了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的证书。
在职业生涯进入第一个十年的尾声,赵燕开始部署新的人生规划——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和更多人分享。
当时正值“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赵燕关注到,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被越来越多人提及。于是,她投递简历,准备应聘成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老师。这与当时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现“无锡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群负责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当时,学院正坚持引培结合,从行业领军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增强“双师型”教师团队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
2021年,当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理念时,赵燕也成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液压技术专业课的老师。
在课堂上,赵燕在讲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也会分享一些工程师在进行产品维修、升级时想出的“金点子”,还有她在德国工作时的感悟:“我会和同学们说起与德国工程师交流中学到的细节意识和全程留痕习惯,希望他们在职业之初就养成好习惯。”
课堂不仅在学校里,还在生产一线。每隔一段时间,赵燕就会带着同学们走进企业和生产车间调研。一次,赵燕前往一家生产特种机械的企业时,了解到企业产品面临低速重载微动性不好的问题。之后,她带领同学们连着几天为产品做“诊断”、找“病因”、积极“治疗”。一起参与的同学收获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更多的是有了成本控制意识,提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赵燕的教师职业生涯刚开始时,一系列政策利好让她颇有干劲。2021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之后,江苏省相继推出了一批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具体实施意见与措施。
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和赵燕一样的工程师们从车间走向教室,成为学校的全职或兼职教师。
产品的迭代升级,离不开一支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的坚实支撑。在赵燕看来,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筑牢人才根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深化产教融合,另一方面则要转向复合型塑造,推动人才从掌握单一技能向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系统能力转变,全面提升其数字化素养与应用创新能力。”赵燕说,“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源于实践的创新能力显得愈发珍贵。”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包括原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3所高职院校升级成为职业本科院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已更名为无锡职业技术大学。赵燕也有了新的任务——担任学校首届职业本科生的班主任。
在她看来,职业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扎根实践。“未来,我们将依托产业学院,带领学生深入更多合作企业,直面产品研发与生产中的真实问题,系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工程思维。我们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将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赵燕充满自豪,“我愿意成为一名称职的园丁,用技能浇灌,让梦想生花。”
来源:新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