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结果
4、免疫细胞浸润特征揭示免疫失衡状态
CIBERSORT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中浆细胞、活化记忆CD4+ T细胞、M0/M2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而初始B细胞、静息NK细胞等比例下降,呈现典型的免疫抑制与炎症并存状态。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揭示CD40LG等核心基因与多种免疫细胞亚群显著相关。
![]()
![]()
5、血必净活性成分与靶点作用机制解析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血必净三味主药(黄芪、丹参、红花)的活性成分,发现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等黄酮类成分均可作用于CD40LG。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酮类结构与CD40LG结合能低至-6.263 kcal/mol,提示强亲和力。
6、实验验证CD40LG表达与黄酮疗效
临床样本q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0LG表达显著下降,而血必净干预后可部分恢复其表达。动物实验中,黄酮类成分治疗显著改善CLP模型小鼠的肝肺组织损伤,降低血清ALT、AST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证实其组织保护作用。
点评: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套融合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与实验验证的系统研究框架,首次将血必净的作用机制精准定位至关键免疫共刺激分子CD40LG,为理解其在脓毒症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提供了分子层面证据。方法学上,研究通过多算法整合筛选核心基因,有效克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提升了结果的稳健性与可重复性。在中医药现代化方面,该研究不仅深化了对血必净复方作用机制的理解,也为基于多靶点协同作用的中药复方精准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成分靶点数据的积累与单细胞转录组等技术的应用,该策略有望进一步拓展至其他复杂疾病的中药机制研究与精准用药设计,推动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与科学化进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