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春天,张学良在台湾高雄一栋民宅里第一次对外公开接受采访。这一年,他已经89岁,被软禁长达54年的他,终于恢复了人身自由。在昏黄的镜头前,他说出了一句让无数人震惊的话:“共产党能赢,是因为毛主席有个别人学不来的本事。”
张学良是谁?他曾是蒋介石的心腹,也是国民党军队的重要将领。可他晚年为何会如此推崇共产党?他口中的“无人能及的本事”到底指的是什么?一个百年前的军阀,为什么在世纪之交,选择站在共产党一边?毛主席到底做了什么,让张学良从心底佩服?
![]()
1901年6月3日,张学良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一个军阀家庭。他的父亲张作霖是当时的“东北王”,在军政两界都呼风唤雨。张学良自小接受良好教育,15岁入军队,17岁进讲武堂,20岁就开始统军作战。他的从军之路顺风顺水,年轻时就已经官至军团长,成为民国最年轻的高级将领之一。
张作霖死于1928年日本关东军的炸弹袭击事件,张学良临危受命,顺利接手整个东北军政大权。次年,他主动通电“服从中央”,将东北正式纳入南京政府的统一版图,历史上称为“东北易帜”。
![]()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扣押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回到南京后,立即将张学良软禁,直到1990年才彻底恢复自由。这一禁,就是54年。
软禁期间,张学良没有闲着。他每天读报、收听广播,关注大陆的局势变化。他看着共产党一步步从陕北走出来,靠着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共产党凭什么赢?张学良却看得一清二楚。
![]()
他后来说,共产党之所以赢,不是因为枪多炮多,而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和明确的目标。张学良回忆,东北军当年兵强马壮,军饷充足,但士兵并不知道为什么打仗。
他们多半是为了口粮、为了讨生活,枪一响,命就没了,自然士气不高。而共产党那边的士兵,虽然吃得差、穿得破,却一个个打得拼命。
原因就一个,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战斗——是为了土地、为了家人、为了一个新中国。张学良说,毛主席把这个“为什么而战”的问题,讲得深入人心。
![]()
他不是像蒋介石那样高高在上,而是把自己当成士兵中的一员。他和战士同吃同住,住窑洞、喝小米粥、穿打补丁的衣服。他讲的道理,不是空洞的大词,而是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实话。
“你打仗,是为了让你家的土地不被地主夺走。”这句话,比什么主义都管用。士兵一听就懂,一听就信,一信就能拼命。这就是张学良口中的“无人能及的本事”——思想动员和群众路线。
![]()
1945年,毛主席赴重庆谈判。那年张学良刚被转押到贵州桐梓,他通过报纸看到了毛主席与蒋介石的合影。照片里蒋介石西装革履,勋章闪烁;毛主席则是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袖口磨破了边。
张学良对比之下感叹:一个喜欢排场,一个贴近人民,输赢不用多说。他从身边人那里听说,毛主席在陕北走村串户,亲自下乡调研。一匹马,一个警卫,走遍根据地。蒋介石出门要车队开道,厕所都得空运。这种对人民的态度,决定了两人的命运。
![]()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去世,张学良通过电视看到了盛大的国葬。官员列队、车马浩荡、哀乐震天,一切都很体面。可张学良心里却有些空落落的。他说,台面上风风光光,老百姓心里什么感受,不一定有人在意。
一年后,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张学良在夏威夷看到大陆的电视画面,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来到天安门广场,一朵白花,一句悼词,哭声压抑但真切。他感叹:“民心这个东西,不是钱买来的。”他说,毛主席在陕北那片黄土地上,种下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种子。
![]()
共产党打仗靠的是人心,不是靠威风。张学良晚年回忆长征,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要是我来带队,走一千里人就散了。”红军吃草根、啃树皮,硬是走出了两万五千里。他明白了,那不是靠命令,是靠信念。
共产党搞土地改革,让农民分地,老百姓自然支持红军。淮海战役,几百万民工推着小车支前。陈毅元帅说:“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这不是比喻,是事实。
![]()
国民党那边,抗战胜利后忙着“接收”,高官们争着捞好处,“五子登科”成了他们的目标。老百姓没得到什么,反而失望透顶。张学良看得清楚,一边是理想主义,一边是利益集团。
国民党打的是权谋算盘,共产党打的是信仰战争。张学良在软禁期间读了很多书,也写了不少笔记。他说,他不再是国民党人,也没加入共产党,他是一个旁观者。正是这个身份,让他跳出了党派框架,看清了谁更能代表人民。
![]()
他说,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士兵只听命令,不明白意义。共产党则从上到下统一思想,干部带头,普通士兵也知道方向。这才是能赢的根本。毛主席的“贯穿思想”的能力,不是光喊口号,而是能落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把支部建在连上,这些做法让思想教育直达基层。
张学良感慨,毛主席是个“天生的领导者”,不是靠权力,而是靠知识、远见和人民情怀。毛主席年轻时读书多,什么书都读,都能理解透。他还鼓励干部读书,读完还得提问题,不能盲信。他主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主义”,这些话张学良记得很清楚。
![]()
张学良说,毛主席的强大,不只是军事谋略,而是他能把抽象的主义,变成战士能理解的目标。共产党搞“农村包围城市”,这在当时几乎没人相信能成,但毛主席坚持下来了。
老百姓没有被当工具,而是被当成战争的主人。他们不是“被动参与”,而是“主动奋斗”。张学良说,毛主席能让人信服,是因为他真正懂得人民。他住过窑洞、打过补丁、啃过树皮,却始终不改初心。他不是为了自己做大事,而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软禁,失去了政治舞台,但他赢得了看清历史的机会。他看到共产党从边缘小党,发展成执政大党,靠的不是奇迹,而是一步一个脚印。
张学良晚年说:“我可能不是共产党人,但我认同他们的做法。”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他走过了一个世纪,从清朝末年到新世纪初。他用一生的时间,见证了中国从战乱走向统一,从贫弱走向强大。
![]()
他最深刻的感悟,就是那句朴素的话:共产党能赢,是因为毛主席有个别人学不来的本事。这个本事,不是枪法,不是兵法,是让每一个人都明白,为啥要战斗,为谁而活。
在张学良的一生里,他亲眼看着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他不是被说服的,而是被事实打动的。他的评价,不是情绪,而是经历与认知的沉淀。这种由衷的认可,才最有分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