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印度洋上,一场名为“康坎-2025”的军事演习爆出了一个惊天大冷门,印度空军的苏-30MKI战斗机群,居然在模拟对抗中成功突破了英国皇家海军航母的防线,用模拟的“布拉莫斯”导弹,把“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送入了“海底”。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尤其是俄罗斯的军事网站,简直是开香槟庆祝,大肆宣扬俄制战机的辉煌战果。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是宣告“五代机神话”的破灭。但真相,真的只是一场简单的四代机逆袭五代机的好戏吗?
![]()
俄媒报道原文
天生带病的最强王牌
模拟战结果一出炉,很多人下意识觉得,是F-35不行了。其实,这次对抗的所谓“胜负”,很大程度上得从英国人自己的装备缺陷和战备状态上找原因,而不是把锅甩给整个第五代技术。
首先得说说F-35B这个型号,它最大的卖点,就是能垂直起降,这让它成了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的宠儿。但为了实现这个绝活,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机体内部空间被挤占,导致载油量和武器挂载能力都打了折扣。
![]()
更要命的是,它垂直降落的过程简直就是个“油老虎”,极度耗油,这就进一步压缩了它的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在高强度的持续空防任务里,这种“腿短”的毛病会被无限放大。
再看看它的座舰,“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这艘英国海军的骄傲,在演习时的状态实在有点拿不出手。舰载机就没满编,设计上能搭载24架F-35B,结果只带了18架,这战斗力直接打了七五折。
![]()
更尴尬的是出动效率,在另一场“护身军刀2025”演习里,这艘航母24小时的峰值出动率,居然只有可怜的16架次。要知道,英国海军给同级航母设定的初始目标,可是24小时出动108架次!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国海军的辽宁舰在2023年的一次训练中,日均出动舰载机约37架次,后来更是创下过24小时出动90架次的惊人记录。一边是远未达标的现实,一边是不断刷新的高强度记录,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
最后是人的问题,这次航母上的F-35B飞行员,有一部分还是从英国空军临时借调来的。舰机协同的熟练度根本不够。航母作战是个精密的体系,飞行员轮换返舰加油、补给、再次升空,这个衔接过程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致命的防御空窗。
一群“临时工”组成的团队,面对精心策划的饱和攻击,不出纰漏才怪。所以说,拿一个存在设计局限、兵力不足、训练也不够的航母编队来当第五代战力的代表,然后得出一个“五代机不行了”的结论,这本身就有点偏颇。
![]()
数量也能堆死质量
英国人这边问题多多,但印度空军也不是莽夫。他们这次的战术选择,堪称教科书级别,完美诠释了怎么用非对称的思维,去撬动技术代差这块大石头。
印度人玩的是一套“群狼战术”,他们出动了8架苏-30MKI,在1架A-50EI预警机的指挥下,摆明了就是要用数量优势去消耗你。他们心里很清楚,在超视距空战中,苏-30MKI的雷达根本玩不过F-35B的AN/APG-81。
![]()
所以,印军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在F-35B擅长的距离上跟它单挑,而是逼着你打。F-35B虽然能“先敌发现、先敌攻击”,但它内置弹舱能带的AIM-120中程导弹数量有限。面对一群冲上来的“狼”,F-35B的飞行员只能不停地发射导弹拦截。
等F-35B的导弹打得差不多了,好戏才真正开始。剩下的苏-30MKI战机,会立刻开足马力,利用超音速冲刺能力,强行把交战距离从一百多公里,一口气压缩到50公里以内。
![]()
战场规则瞬间改变,这里不再是隐身和雷达的天下,而是飞行员技术和战机机动性的决斗场。苏-30MKI装备了推力矢量发动机,超机动性是它的看家本领,近距离格斗是它的主场;F-35为了隐身,气动外形做了很多妥协,格斗能力并非其强项。
更何况,苏-30MKI是双座设计,后座的武器操作员可以分担巨大的作战压力,让飞行员专心于驾驶和格斗。最终,有3架苏-30MKI成功撕开了防线,代价是损失了2架同伴。
这种以体系对抗个体的打法,并不是印度的首创。四代机要挑战五代机,从来都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依赖于一整套完善的反隐身体系,包括米波雷达、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等。
相关案例比比皆是,解放军的歼-16战机,就曾通过出色的机动成功驱离过外军的隐形战机。美军自己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更是在演习中“击落”过王牌F-22A。甚至解放军的歼-10C,也取得过演习中“击落”隐身战机的记录。
![]()
演习场上的影帝们
如果只看到军事上的胜负,那就太小看这场演习了,海面之下的“棋局”,远比模拟战果要精彩得多,各方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国家战略。
俄罗斯媒体的狂欢,背后是深深的焦虑,这场“胜利”,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完美的营销。俄制的苏-57和苏-35战机,在国际市场上的销路一直很惨淡,订单稀少。反观美国的F-35,全球产量已经突破1000架,形成了碾压式的优势。
![]()
所以,俄方急需一个成功案例来证明:我们的四代机,在特定条件下照样能把你的五代机拉下马!这是在为自家的军火生意大声吆喝。
但这种吆喝也伴随着风险,印度和北约走得越来越近,分享俄制武器数据是迟早的事。为了财政收入,俄方甚至可能向印度出口苏-57的核心技术,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
印度这边,算盘打得更精,他们的核心目的,根本不是为了跟英国人争个高下,而是在为真正的战略假想敌做准备。这个假想敌是谁?答案不言而喻——正在迅速发展、未来可能频繁进入印度洋的中国海军航母编队。
通过这次对抗,印度积累了如何对抗隐形舰载机的宝贵实战经验,这比任何纸上谈兵都来得重要。演习结束后,印度马上就和英国签署协议,要派空军教官去英国培训学员,进一步深化军事交流,这棋下得深远。
![]()
那英国人呢?演习“输了”,面子上不好看,但里子可能赚翻了。英国官方嘴上说着对积累的防空经验“感到满意”,实际上收获可能远不止于此。他们通过这场高强度的对抗,获取了苏-30MKI在真实战场环境下的雷达特征、机动极限等第一手情报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北约来说,价值千金。同时,通过和印度搞深度合作,也是在为未来向这个南亚大国出售英制武器铺路。甚至有猜测认为,英军在演习中可能根本没出全力,故意“放水”,以隐藏自己真正的战术和实力。
所以,一场演习,哪有那么多简单的“赢”或“输”,情报、经验、市场和战略互信的交换,才是海面下真正的潜流。
![]()
结语
苏-30MKI“击沉”英国航母这件事,绝不是什么技术代差的终结,反而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个警示:评估军事实力,再也不能只看单一武器的纸面参数了。
装备的实际战备状态、战术的创新应用,以及背后驱动一切的地缘战略意图,三者结合,才能勾勒出一幅接近真实的图景。这场印度洋上的“对决”,无疑为我们观察未来大国博弈的走向,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样本。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