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唐大业,尽说大实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天各大APP的摇一摇广告明显少了许多。
这可真不是错觉,最近这一个月打开各大平台APP,还没看到首页推送就直接“空间跃迁”到了某宝、某东,简直比光速还要快。
可这几天,那是真的肉眼可见的少了。甚至让人有点怀念:“摇一摇广告怎么不见了?”
之所以会这样,笔者猜测一是双十一快结束了,毕竟各大电商平台的大促早就从十月中旬就开始了;
二是天下苦摇一摇广告久矣,随着宝宝巴士和广州地铁APP因广告弹窗跳转引发巨大争议,大众对于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恶心的广告形式”的愤怒再度集中爆发,向相关部门举报的人越来越多。
![]()
这不,今天“官方称已对淘宝霸屏广告展开调查”突然冲上热搜。监管部门出手,这次淘宝真摊上事了!
01
官方展开调查,网友拍手称快!
说起摇一摇这个功能,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如果是前几年,网友肯定会想到微信“摇一摇”这个社交功能。必须承认,发明这个功能的人真是个天才。
早在2012年,微信便成功利用手机陀螺仪功能开创了这种别出心裁的社交方式。用户既可以通过摇一摇与陌生用户互动,又可以用它建群加群甚至传输图片,的确很方便。
只可惜,当一个有意思的创新出现后,终究会和商业利益挂钩,然后变了味。
![]()
不知道从何时起,摇一摇跳转广告成了电商平台最喜欢的广告形式。通过智能手机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功能,用户轻微晃动手机即可触发页面跳转。
也就是说,以前打开手机碰到广告,我可以选择不看、不点,不喜欢无视就好。可现在倒好,稍微触动下手机就会自动跳转,哪怕你不看也会完成一次广告的点击,简直就是对用户的“绑架”。
而这类广告最疯狂的时候,便是每年的618和双十一两个电商大促节点。到了这个时候,用户想安安稳稳刷个手机是不可能的,因为摇一摇广告可太灵敏了。
灵敏到什么程度呢?以前可能要晃动手机或者手机出现比较大的晃动才会触发广告弹窗。现在就算手机放着不动,只是用手指点开APP便可能触发。
如此看来,各大平台基本把摇一摇广告的触发阈值调到了最低,点触屏幕都能触发,完全无视用户体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面对疯狂到极点的摇一摇广告,网友的吐槽更是显得既好笑又无奈:
“每次打开app,心里就把发明摇一摇广告的人凌迟一百次。”
“条条大路通淘宝,进入淘宝最慢的方式就是打开淘宝“
“致各大app的一句话:我想点开淘宝我自己会点开”
“真不知道开发这个功能的人是不是竞争对手的卧底,要买东西我自己会进淘宝,无孔不入的广告只会让人讨厌”
“我自己打开淘宝还要好几秒,随便打开一个别的软件晃一下秒进淘宝。真的该管一管这个摇一摇了!!!!再这样发展下去以后医院的仪器使用前是不是也要先看个广告跳转页面?”
看了网友们的疯狂吐槽,是不是有些感同身受。而这些评论里最讽刺的一句当属:“淘宝是唯一一个点开不会跳转淘宝的APP”,是不是有些过于扎心了。
![]()
那么面对疯狂的摇一摇广告,普通用户真就一点办法没有吗?
办法当然有,最直接的便是关掉手机相关的功能,这个要看手机具体的品牌和系统。
但这么做治标不治本,这么做也等于是出了事故,不让肇事者负责解决,反而让受害者自己想办法。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办法了,既然行业如此不自律,不把用户放在眼里,那就只能靠官方来整治了。
![]()
据大众日报消息,11月6日消息,针对淘宝“双11”期间霸屏广告乱象,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证实已收到相关举报,目前已交由网监分局展开调查。
信息显示,淘宝曾于2021年6月、7月,分别因广告违法行为、未制止平台商家广告违法,两度被余杭区市监局处以5万元顶额罚金。
而摇一摇广告令用户苦不堪言,有关部门也曾多次进行整治,只不过效果不是那么理想。
2023年2月,工信部曾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其中就要求不得频繁弹窗干扰用户正常使用,或利用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
2023年5月1日,《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中也规定:以弹出等形式发布互联网广告,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至于这次会不会对淘宝展开更为严厉处罚,我们还是让子弹飞一会。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最近能稍微消停会了。
02
宝宝巴士和广州地铁立大功!
对于官方对淘宝霸屏广告展开调查一事,网友们纷纷拍手称快。不过大家的评论还是充满了戏谑。
![]()
有人就表示,上次罚款5万太少了,就应该特例特办,罚它5个亿。还有人吐槽,淘宝霸屏广告上微博热搜,可微博却是摇一摇广告最严重的平台。
为何摇一摇广告骂声一片,各大平台还是如此肆无忌惮呢。除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平台和广告主有空子可钻外,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利益才是他们敢于“得罪”用户的关键。
马克思曾说“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这段至理名言适用于那些为了流量知假售假、虚假宣传的网红主播,同样也适用于充斥摇一摇广告的平台。
早在10月底,“APP开屏广告报价一天可超百万”话题便冲上热搜,而摇一摇跳转便是开屏广告里最影响用户体验同时也是报价最高的一类。
一天百万什么概念?1个月就是1个亿。当年曾说“先挣1个亿小目标”,如今被限高的王健林恐怕都要羡慕哭了。
在惊人利益的背后,既不用上绞刑架也不会被抓进去,出了问题罚得也不多,顶多被用户骂几句,这才是摇一摇广告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根本原因。
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摇一摇广告一步步突破用户忍耐的阙值,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一次官方对淘宝霸屏广告展开调查,也许就是一个真正的转折点。
而这一切,真的要感谢两个平台,一个是宝宝巴士,一个则是广州地铁APP。
10月29日,有网友反馈,他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款“宝宝巴士儿歌”APP时,非但没有听到纯真欢快的儿歌,反而不堪入目的画面映入眼帘。
在这款面向儿童启蒙教育,官方介绍上写着向儿童传递海量启蒙知识,家长省心更放心的APP开屏广告里,居然出现了一个涉嫌擦边甚至色情的低俗广告。
![]()
这个弹窗广告的内容可以说是“很黄很暴力”,广告“女主”嘴里塞着红布,上方写着“三女共侍一夫,每月50万生活费,一周两天轮流陪休一天”,下方则是诱导点击第三方平台的按钮。
尽管宝宝巴士方面迅速致歉,并表示问题广告是第三方平台接入所为。但这却挡不住大众的质疑声浪,大部分人认为根源仍然来自宝宝巴士的审核机制和企业价值观,绝不能一味甩锅第三方。
一石激起千层浪,宝宝巴士低俗开屏事件正值双十一摇一摇广告猖狂期,大众迅速将质疑延申至各大APP的摇一摇广告问题上,强烈呼吁监管部门能加强整治力度。
就在宝宝巴士广告争议的第二天,很多使用广州地铁APP乘车码进出站的用户发现,广州地铁APP乘车码功能频繁出现弹窗广告,尤其是“摇一摇”触发方式严重影响早晚高峰过闸效率。
![]()
据网友反馈,明明打开了广州地铁APP的乘车码准备进站,可当手机触碰机器时却没了反应。
此时大家才发现,不是乘车码过期了,而是翻转手机刷码的那一刻触发了摇一摇广告。
有网友就嘲讽道:“本来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通勤就够累了,竟然还要被摇一摇广告折磨。家里有娃的打工人晚上回到家,气还没消准备打开宝宝巴士APP哄孩子,结果又碰上低俗开屏,这辈子真是有了。”
宝宝巴士和广州地铁APP爆雷,本质上是整个移动互联网摇一摇广告以及违法违规低俗广告泛滥的缩影。
如果说流量的尽头是直播带货,那么移动互联网的尽头,大概就是摇一摇广告吧。
不过这两家平台出问题也是好事,说不定这次就是个契机,能彻底把这该死的“牛皮癣”干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