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一场由政治干预引发的企业控制权争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掀起了巨浪。
而如今,38岁的荷兰史上最年轻首相罗布·耶滕即将登台,荷兰政府突然释放“富有建设性”的会谈信号。
安世半导体的“解封”倒计时已然开启,这究竟是双方务实妥协的结果,还是大国博弈中又一轮试探的开始?
新首相能否解开看守政府留下的烂摊子,让中荷经贸重回正轨?
![]()
安世半导体风波骤起
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以“经济安全”为由,突然启动1952年制定的《商品供应法》,对安世半导体总部实施临时接管。
一周后,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应安世三名外籍高管请求,暂停了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职务,将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
荷兰的强硬操作并非偶然,背后离不开美国的直接施压。
法庭文件显示,2025年6月美国商务部官员就已向荷兰外交部提出,安世半导体若想规避制裁“几乎必须更换CEO张学政”。
![]()
而9月29日美国出台的“50%穿透性规则”,将出口管制范围扩大到被制裁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更成为荷兰动手的“最后通牒”。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车规级功率器件龙头,荷兰的接管直接导致供应体系“脱节”。
欧洲工厂缺乏封测配套,中国工厂虽有库存却受出口限制。
10月26日,安世总部以“中方未付款”为由停止向中国工厂供应晶圆,试图通过断供施压。
![]()
而面对荷兰的单边操作,中国采取了精准反制。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出台针对性出口禁令,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元器件,直接掐住其全球供应的“水龙头”。
随后中方升级稀土出口新规,明确含0.1%中国来源稀土的光刻机类货物需单独申请许可,这一政策精准击中荷兰产业命门。
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由中国掌控,ASML光刻机单台稀土磁体用量超10公斤,库存仅能支撑8周生产。
![]()
荷兰大选变局将至
荷兰看守政府的短视操作,不仅让全球供应链陷入混乱,也把难题留给了大选后的新政府。
随着年轻的耶滕组建新政府,这场博弈的走向迎来了关键转折。
新政府上台后的政策选择,将直接决定安世事件的最终走向,也深刻影响中荷关系的未来。
耶滕领导的新政府面临着两难抉择,美国持续施压要求荷兰在半导体领域保持对华强硬,延续“去风险化”政策。
![]()
另一方面,国内产业界的反对声音日益强烈,ASML股价在相关政策落地当日大跌8.2%。
更现实的是,中荷2024年贸易额突破1100亿美元,中国顺差高达724亿美元,失去中国市场对荷兰企业而言代价惨重。
中方也向荷兰新政府明确了合作的底线,中国商务部提出三大具体要求。
恢复安世的中方管理层、保证公司正常出货、部分订单用人民币结算。
![]()
这三条要求直指核心,既维护了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也考验着荷兰的合作诚意。
尤其是人民币结算的要求,打破了以往的贸易惯例,成为衡量荷兰是否愿意修复互信的重要标志。
新政府的政策倾向已初现端倪,11月6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表示与中方磋商“富有成效”,相信芯片将很快送达欧美客户。
随后有消息传出,荷兰愿意停止接管安世半导体、放弃控制权,前提是中方先恢复芯片供应。
![]()
这一“控制权换供应链”的交换方案,显示出新政府相较于看守政府的务实态度,但也未能完全满足中方“先恢复权益再谈供应”的核心诉求。
目前双方仍在磋商中,新政府能否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违背自身经济利益,又能应对外部政治压力。
新政府的政策摇摆,背后是中美欧三方的深度角力。
![]()
多方角力下破局之路
这场看似双边的企业纠纷,早已升级为多方参与的产业链博弈,每一方的动作都牵动着全局。
在复杂的利益交织中,破局之路既充满挑战,也逐渐浮现出务实的方向。
美国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着矛盾的角色,作为施压方,美国推出“50%穿透性规则”直接触发了荷兰的接管行动。
但面对全球供应链动荡带来的连锁反应,美国又于10月底宣布暂停该规则一年,削弱了荷兰行动的法律依据。
![]()
这种政策摇摆,反映出美国在“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与“维护自身产业链稳定”之间的两难。
欧盟的介入为局势降温带来了转机,安世断供已导致本田、福特、大众、宝马等车企被迫减产。
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若供应中断持续,欧洲汽车产量可能下降15%,损失超百亿欧元。
11月3日,中欧达成《中欧稀土与半导体供应链临时协调纪要》,协议有效期为半年。
![]()
核心条款包括荷兰恢复张学政CEO职务、解禁核心资产,中方加快稀土出口审批、恢复芯片供应等。
中方在博弈中始终掌握着主动权,安世中国不仅扛住了荷兰总部的断供,还加速推进国产替代计划。
中国国内的新洁能、士兰微、扬杰科技等企业也借机进入主流供应体系,加速汽车分立器件国产化进程。
这种“自主可控”的备份方案,让中方在谈判中拥有足够底气,也为全球供应链提供了新的稳定选项。
![]()
荷兰新政府需彻底停止政治干预,恢复中国股东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经营的独立性。
中方则可在权益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全面恢复芯片供应,缓解欧洲车企的燃眉之急。
这种选择既保住了千亿级的中荷经贸大局,也让安世半导体回归正常经营轨道,符合各方利益。
长期来看,双方还需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维护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
结语
荷兰大选后的政策调整,为事件解决带来了转机,但真正的破局仍需双方坚守契约精神,尊重市场规律。
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脱离全球产业链独善其身,单边制裁、政治干预只会导致多输局面。
未来的产业链,将更加注重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的平衡,更加重视契约精神与政策稳定。
而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唯有坚持互利共赢、尊重市场规则、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才能实现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