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流量越来越贵、用户越来越挑的当下,医药电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智绘品牌创始人蔡华虎与千橙医药董事长王怡在一次行业对话中深入探讨了医药电商如何通过构建“品牌信任”实现突围。
一、流量困局:越投越亏,算法下的生存危机
“我们需要在各个平台投放越来越多的内容,花更多的钱,才能达到以往的效果。”一位电商运营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行业共同的困境。
随着平台算法的不断优化,流量分配愈发“碎片化”,单个品牌获得的有效流量持续减少。更严峻的是,投放的流量不仅服务于自身,也可能间接滋养竞争对手。一位男科品类商家透露,其投流转化率从1.6骤降至0.4,团队规模被迫缩减,“不投没流量,越投越亏”成为许多药企的真实写照。
二、Z世代购药逻辑:理性、挑剔与情感并存
当代年轻消费者的购药行为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既要信息先行”,依赖第三方测评和产品对比;“又要价值与情感并重”,追求高性价比与情绪满足;“还要风险严控”,重点关注差评、资质和疗效验证。
其决策路径也从传统的“搜索药名”转向“信任品牌”,甚至跳过客服直接下单。这意味着,医药电商必须从“卖药”转向“提供解决方案”,成为用户心中的“专家型品牌”。
三、品牌信任:医药电商的唯一救命稻草
“平台算法我们无法改变,但有一件事与规则无关,那就是品牌。”蔡华虎指出,在缺乏面对面服务的线上场景中,品牌成为消费者判断药品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核心依据。
传统渠道依赖药师推荐和药企实力背书,而线上则需通过“信任可视化”和“专业权威感”构建信任。例如,通过药品溯源、资质展示、医生科普内容等方式,让用户“安心下单”,而非仅陷入价格比较。
四、品牌建设六要素:从名字到故事的系统工程
蔡华虎提出“品牌六要素模型”,系统阐释了医药品牌构建的基石:
大品类:选择市场空间足够广阔的赛道;
伟大产品:产品质量与疗效是根本;
口口相传的名字:好名字自带销售力;
核心符号:logo或IP强化识别;
直击人心的广告语:紧扣用户痛点;
品牌故事:赋予品牌文化与情感内涵。
以东阿阿胶“桃花姬”为例,其以“吃出来的美丽”为口号,结合杨贵妃的美颜典故,成功塑造了高端即食阿胶品牌形象。小仙炖燕窝则通过“鲜炖”品类创新与创始人林小仙的专业背景,建立起“方便、新鲜、可信”的品牌认知。
五、从“卖药”到“解决方案”:构建专家型品牌信任
王怡强调,医药电商的未来在于从“药品提供者”转型为“健康解决方案提供者”。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药品,而是需要系统的用药指导与康复服务。
例如,八子补肾胶囊通过提炼“肾精”概念,结合历代补肾名方沿革,建立起“从根源补肾”的专业认知;乐仁堂乌鸡白凤片则提出“经后调养”新理念,打破传统调经认知,结合章臣桂大师的研发背书,赢得女性用户信任。
六、信任构建路径:专业、视觉与情感三重奏
医药电商品牌需聚焦三大方向:
专业权威感:联合医生、药师输出科普内容,打造“健康顾问”形象;
信任可视化:突出药品溯源、冷链物流、资质认证等细节;
精准情感联结:针对慢病患者提供用药提醒、社群陪伴等服务。
此外,通过“大C战略”以消费者为核心,构建“先天壁垒”(专家、专利、文化)与“后天资产”(节会、IP、代言人),并在背书与传播层面整合行业资源,形成立体信任体系。
结语:品牌信任是医药电商的终极免疫力
在流量成本高企、用户决策路径复杂的背景下,品牌信任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唯有通过系统化品牌建设,将专业药学知识转化为消费者听得懂、信得过的语言,医药电商才能跳出“低价死亡螺旋”,实现可持续增长。
正如蔡华虎所言:“品牌的本质是销售阻力的消除器。对消费者,它简化决策;对药企,它降低说服成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流量战争中,品牌信任,正是那把最锋利的破局之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