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在90年代能让全家人穿上最体面的衣服、特意打车去吃的洋快餐品牌,现在连亲妈都嫌弃了。
![]()
先看财报,这玩意儿不会撒谎。
2025年第三季度,必胜客全球同店销售额下滑1%。你可能觉得1%不算啥,但这已经是连续第八个季度往下掉了。
八个季度啊各位,整整两年时间,必胜客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溜。
再看看它的亲兄弟们肯德基涨了3%,塔可钟直接暴涨7%。
同一个妈生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美国市场的数据更惨。那些开了一年以上的老店,销售额直接暴跌7%!而同一时期,达美乐和棒约翰的营收还在稳步上涨。
百胜CEO克里斯·特纳说:“必胜客需要采取额外措施来实现价值,而这些措施在百胜之外可能更容易实施。”
这话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这孩子在我家是没救了,送出去说不定还能活。
![]()
而在11月6日,百胜中国的发了个声明表示:我们跟美国那边是两家独立的公司,必胜客在中国的日常运营不会受影响。
还特意强调必胜客在中国已经连续6个季度餐厅利润在涨,门店总数突破4000家了,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这话听着挺提气,但你品,你细品。
为什么要这么急着出来表态?
怕消费者慌啊,怕加盟商跑路啊,怕供应商断货啊。如果真的稳如老狗,至于这么火急火燎吗?
而且啊,利润涨跟生意好是两码事。
你关掉亏钱的店,砍掉不赚钱的产品,压缩人力成本,利润当然能涨。但这就好比你把家里不赚钱的孩子都送走了,剩下的当然都是“优质资产”。
问题是,消费者还买不买账?
你去大众点评搜搜必胜客的评价,“越来越贵”、“性价比太低”、“不如以前好吃了”这种评论比比皆是。
百胜中国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总收入32亿美元,同比增长4%,看起来还行。但归母净利润2.82亿美元,同比下滑5%。
这就很微妙了。赚的钱多了,但利润少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成本在飙升,效率在下降。
![]()
必胜客到底哪儿出了问题了?
说白了,必胜客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它以为消费者还活在90年代。
现在去必胜客吃顿饭,一份12寸披萨随便就上百块,配菜点点就两三百。但你看看萨莉亚、棒约翰,同样的东西,价格只要一半,味道也不差到哪儿去。
外卖平台上的披萨品牌就更多了。达美乐、尊宝,30块钱就能吃一份像样的披萨。甚至有些便利店的冷冻披萨,微波炉叮一下,味道也不输必胜客。
但必胜客还在那儿端着架子,觉得自己是高端餐饮。
90年代必胜客刚进中国的时候,为啥能火?
因为那时候它卖的不是披萨,是“洋气”,是“小资生活”,是“我比你有钱”的优越感。一家三口去必胜客吃顿饭,那是有面子的事儿。
但现在呢?
海底捞让你吃火锅还能做美甲。消费升级的选择太多了,必胜客那套“美式休闲餐饮”的老概念,早就没人买账了。
![]()
必胜客最近试图推出高性价比菜单来挽救局面。但市场根本不认。
你平时卖那么贵,现在突然降价,要么是东西不行了,要么是真撑不住了。无论哪种,都说明你慌了。
这就好比一个平时装高冷的人突然对你嘘寒问暖,你第一反应不是感动,而是“这货是不是有事求我?”
降价在餐饮业从来都是毒药。
你降了,利润没了;你不降,客人走了。最后就是死循环。
![]()
必胜客要被卖这事儿,本质上不是一个商业决策,而是一次“认输”。
它认的不是输给竞争对手,而是输给了时代。
90年代,消费者要的是“高级感”,只要你是洋品牌,我就买单。2000年代,消费者要的是“标准化”,只要你味道稳定,我就认可。现在呢?消费者要的是“性价比+个性化+体验感”。
必胜客一样都给不了。
做餐饮最怕的不是竞争激烈,而是脱离消费者。当一个品牌开始让消费者觉得“不值”,它的命运基本就定了。
这不是一个品牌的终结,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市场经济就是这么残酷,你不进化,就得死。
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迟早会被时代抛弃。不管你曾经多辉煌,只要你停止进化,市场就会毫不留情地淘汰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