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五十余年的分裂格局,让各政权纷纷铸行专属货币,这些铜钱因政权存续短、铸量有限、流通范围窄等特点,成为古泉收藏中兼具历史价值与市场热度的品类。从数百元的普通流通品到数百万元的孤品,其价格差异既源于存世量的稀缺度,也与钱币对应的政权背景、工艺特征紧密相关。
一、中原五代钱币:政权短命催生的高价品种
中原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政权更迭频繁,多数王朝存续不足十年,铸币往往“铸行即停”,存世量普遍稀少,价格门槛相对较高。
![]()
![]()
开平通宝(后梁) 是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的铸币,因后梁存续仅16年且史料中铸钱记载模糊,目前存世真品极少,市场估值达90万元。它不仅是五代首个政权的货币象征,更因“存世孤品级”的稀缺性,成为古泉收藏中的“硬通货”,偶有仿品流通,但真品的价格始终处于五代钱币的第一梯队。
天福元宝(后晋) 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年间所铸,其价格呈现明显分层:普通流通品因存世量相对较多,市场价格约6000元;而品相完好、文字清晰的“美品”,价格可上浮至万元左右。这一差异源于后晋铸币时曾允许民间私铸,导致存世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相成为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
![]()
![]()
汉元通宝(后汉) 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乾祐年间铸币,后汉存续仅4年,铸币时间短,但因仿唐开元通宝形制,流通范围较广,存世量相对多于开平通宝,普通品相的市场价格约800元,品相极佳的“极美品”价格可至2000元上下。
周元通宝(后周) 是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年间铸币,因柴荣以毁佛铸钱闻名,钱币材质多取自佛像铜,民间素有“周元通宝能辟邪”的说法,收藏热度较高。其中“母钱”(用于翻砂铸币的模板钱)因工艺精细、存世量极少,市场价格达32500元;普通流通品价格则在500-1000元之间,是中原五代钱币中相对亲民的品种。
二、十国钱币:地域割据下的价格“两极分化”
十国政权分布于南方与巴蜀地区,铸币风格各异,存世量差异极大,价格从数百元到数百万元不等,其中珍稀品种多集中于闽、楚、南汉等政权。
永安一十(幽州刘氏政权) 是五代初期幽州刘守光所铸的“永安钱”之一,因幽州政权存续短、铸币范围局限于北方局部地区,存世量极少,且“永安一十”属于“纪值钱”(钱文“一十”代表面值),在五代钱币中形制独特,目前市场估值达101.2万元,是十国钱币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
![]()
![]()
光天元宝、天汉元宝(前蜀) 是前蜀高祖王建的铸币,前蜀存续35年,铸币量相对较多,普通品相的光天元宝价格约500元,天汉元宝(背上月纹版)价格约400元,是十国钱币中入门级的品种,适合普通收藏者入手。
通正元宝(前蜀) 的“右挑元”版(钱文“元”字的撇向右挑)因版式特殊,存世量少于普通版,市场价格约3000元,比普通版通正元宝高出数倍,版式差异成为其价格溢价的核心因素。
永平元宝(前蜀) 是前蜀后主王衍永平年间铸币,铸行时间仅1年,存世量稀少,且钱文风格独特,目前市场价格达44000元,是前蜀钱币中的高价品种。
咸康元宝(前蜀) 则是前蜀的最后一种铸币,因前蜀灭亡前战乱频繁,铸币工艺粗糙,存世品多有残缺,普通品相的价格仅80元,是十国钱币中价格最低的品种之一。
永隆通宝(闽) 是闽景宗王延羲永隆年间铸币,闽政权存续仅36年,且地处东南沿海,铸币流通范围狭窄,存世量极少,同时“永隆通宝”为“背闽月”版(钱背有“闽”字和月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市场估值达112万元,是闽政权钱币中的珍品。
天德重宝、天德通宝(闽) 是闽太祖王延钧天德年间铸币,“天德重宝”为大钱(面值高于小平钱),存世量极少,价格约39万元;“天德通宝”为小平钱,存世量略多于重宝,价格约50万元,二者均属于闽政权的标志性钱币,收藏价值较高。
天策府宝(楚) 是楚武穆王马殷的铸币,“天策府”是马殷的官署名称,钱文以官署命名,在五代钱币中极为罕见,且楚政权铸币多为铅钱,铜钱存世量极少,目前市场价格达30万元,是楚政权钱币中的代表品种。
广政通宝(后蜀) 是后蜀后主孟昶广政年间铸币,后蜀存续31年,铸币工艺精细,存世量相对适中,市场价格约36000元,是后蜀钱币中的主流品种。
大蜀通宝(后蜀) 是后蜀的开国铸币,铸行时间短,存世量稀少,且钱文“大蜀”直接体现政权国号,历史意义突出,目前市场价格达49.26万元,是后蜀钱币中的高价珍品。
保大元宝(南唐) 的“背天”版(钱背有“天”字)是南唐中主李璟保大年间铸币,因南唐后期战乱频繁,铸币存世量极少,“背天”版因版式独特,市场估值达78.4万元,是南唐钱币中的珍稀品种。
永通泉货(南唐) 是南唐元宗李璟中兴年间铸币,属于“当十大钱”,铸行时间短,存世量较少,市场价格约11.81万元,是南唐钱币中的热门品种。
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南唐) 是南唐后主李煜的铸币,铸量较多,流通范围广,普通品相的唐国通宝价格约300元,大唐通宝价格约600元,是南唐钱币中最常见的品种。
开国通宝(南唐) 是南唐的开国铸币,铸行时间短,存世量稀少,市场价格约18645元,比普通南唐钱币价格高出一截。
大齐通宝(南唐前身) 是南唐烈祖李昪(曾建国号“大齐”)的铸币,因“大齐”政权存续仅2年,铸币存世量极罕,目前全球公认真品仅2枚,市场估值达500万元,是五代十国钱币中价格最高的品种,被誉为“古泉之王”之一。
乾亨通宝、乾亨重宝(南汉) 是南汉高祖刘龑乾亨年间铸币,南汉铸币多为铅钱,铜钱存世量极少,乾亨通宝价格约5000元,乾亨重宝(铜钱版)价格约600元,铅钱版则价格更低,仅数十元。
三、五代十国铜钱价格的核心影响因素
从市场行情来看,五代十国铜钱的价格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
一是存世量:如开平通宝、大齐通宝等孤品级钱币,因存世量不足10枚,价格动辄百万;而光天元宝、唐国通宝等存世量较多的品种,价格仅数百元。
二是政权背景:存续时间短、地域封闭的政权(如闽、幽州刘氏)铸币,因流通范围窄,存世量少,价格普遍较高;而存续时间较长的政权(如前蜀、南唐)铸币,价格相对亲民。
三是版式与品相:同一品种的不同版式(如通正元宝右挑元)、品相(如极美品 vs 普通品),价格差异可达数倍甚至数十倍。
对于收藏者而言,五代十国铜钱既承载着乱世的历史记忆,也因价格区间丰富,兼顾了“珍品收藏”与“入门把玩”的需求——从数百元的普通品到数百万元的孤品,每一枚钱币的价格,都是一段乱世历史的“价值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