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0月的东京晴空万里,一场国际工业博览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一辆亮银色的四驱越野车停在展厅中央,吸引了许多中国技术代表的目光。“看这发动机参数,的确不赖。”一位来自上海的工程师低声感叹,却没想到,这车背后的集团,与26年前被绞死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
时间拨回到1948年12月23日凌晨4点。东京巢鸭监狱内,64岁的东条英机戴着镣铐,被押赴绞刑架。两年前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词写明,他对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等罪行负有直接责任。当勒索绳收紧,他短促地喊出一句:“日本万岁!”随后身体失去知觉。侵华元凶伏法,这一刻被全世界媒体记录。
公众原以为东条家族从此沉寂。事实上,他长子东条辉雄早在1943年就就读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工程学科。父亲战败后,辉雄放弃军职道路,主动申请进入三菱重工业的民用研发部门,理由只有一句话:“战争毁了我们,工程或许能救我们。”当年三菱因战败而被美军拆分成三家,资金短缺,辉雄却硬是靠设计改进活塞发动机在1949年抢下日本国铁柴油机车订单,让公司扭亏为盈。
1954年日本解除对重工业的大部分管制,三菱宣布回归汽车制造。东条辉雄被调往名古屋厂区,主持轻型越野车项目。那台编号“CJ3B-J”的试验车成了后续帕杰罗平台的雏形。值得一提的是,他公开承认父亲战争罪责,“那段历史不容辩解,但技术必须向前”。日本国内媒体对此褒贬不一,却无法否认他的工程能力。
![]()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方急需引进节能机械设备。三菱商事敏锐切入,先出口发电机,再在大连、上海设立合资工厂。1984年,第一条贴有三菱标志的汽车空调生产线在广州投产,价格比欧洲品牌低30%,可靠性却相差无几,迅速打入公交公司和出租车行。两年之后,全国多地的电梯井里开始出现“三菱电机”蓝底白字的铭牌。
老兵群体对三菱的心结从未真正解开。1989年石家庄抗战纪念馆座谈会上,一位九十岁的伤残老兵指着记者录音机怒斥:“别忘了当年日军开的零式战斗机,也是三菱造的!”遗憾的是,新生代的消费观已发生改变。他们更在意发动机噪音、家用空调的节能参数,而非铭牌背后的灰暗往事。
![]()
市场数字说明了一切:1995年,三菱在中国销售家电与车辆总额突破七亿美元;2005年,合资电梯业务拿下北京、深圳多座地标建筑;进入2010年代,城乡交界处的农用车、工程机械里仍能见到三菱动力总成。许多家庭客厅的角落里,贴着红色福字的变频空调外壳光亮如新,却少有人知道它的企业始祖与东条英机同属一个家系。
东条辉雄本人在2008年去世,享年88岁。临终前,他把部分遗产捐给了日本一家战争受害者援助基金。这一举动在国内外都没激起太大水花,人们更关心三菱最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商业逻辑似乎正在淡化伦理争议,但历史学家仍不停提醒,三菱在二战中的强迫劳工诉讼直到2016年才与中国原劳工代表达成和解。
有意思的是,中日合资厂里的年轻技工在校期间学过那段历史,他们对公司品牌的情感层次复杂却务实——一边在车间里调试数控中心,一边在课余讨论“如何确保供应链不再与战争利益相绑”。技术与记忆并存,这就是现实。
![]()
街头疾驰的越野车、住宅外墙上的空调外机、办公大楼里日复一日运行的电梯,昭示三菱品牌在中国的广泛存在。它们的机会来自开放的市场,也来自消费者对可靠性能的偏爱。而支撑这一切的集团,正是东条英机之子曾经竭力推动的企业。历史的伤痕尚在,商业的车轮却滚滚向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