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通行!”
11月6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公路)比赛海关前置查验区,体温检测闸机、行李X光机等设备已完成调试,各类通关标识清晰醒目。此时,港珠澳大桥海关关员正在进行流程演练,为比赛当天运动员和赛事物资的无感通关做充分准备。
作为十五运会唯一跨越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跨境赛事,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于11月8日鸣枪开赛。这条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的赛道全程231.8公里,串联起香港、澳门、珠海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城市道路,运动员们将6次经过粤港澳三地口岸,2次经过横琴合作区“二线”通道,对通关保障的专业性、时效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了做好十五运会的通关保障,我们为公路自行车赛量身定制了‘前置查验﹢闭环管理’监管模式。该模式属全国首创,已在2024年11月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中得到实践检验。”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副关长汪沛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前置查验”,即口岸就是赛道。海关将原本需要在口岸进行的监管工作前置到比赛起终点,在比赛起点和终点设置海关查验区,在开赛前和完赛后集中完成海关进出境人员卫生检疫、行李物品监管和进出境物资监管等工作任务。
“比赛当天,运动员们只需要经过闸机,就能够完成体温监测,如有行李物品则通过X光机检查,关员在后台核查无误后就能够立刻放行,真正做到‘秒级’通关!”汪沛洋说。
闭环管理同样是科技范儿十足。坚守在赛事一线的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副站长张磊介绍:“比赛当天,我们会采用RFID射频识别、北斗卫星定位、无人机跟拍等技术设备,实时掌握人员、车辆位置及通关情况,做到参赛人员物资的闭环管理,实现零延时、零等待、零接触的不停顿通关。”
“赛事结束后,运动员会在指定区域完成身份核验,关员再进行核销工作。”汪沛洋说,“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比赛当天香港海关和澳门海关的观察员也会来到拱北海关前置查验场地,现场观摩我们的整个监管过程,认可查验结果,助力运动员在三地口岸的无感通关。”
记者:徐金玉 徐康辉
海报:魏琳通
文字编辑:王慧峰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周佳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