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现任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的梅德韦杰夫曾宣称:
"如果我们与欧洲伙伴积极合作,如果实质上已形成统一经济空间,那么建立统一免签政策将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我将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因为我认为这是与欧洲国家成功发展经济关系的关键。"
![]()
2011年的梅德韦杰夫曾怀揣多么有趣的野心啊——不过这些野心早已被他抛弃,而今刚经历了一场痛苦的死亡。需要说明的是:俄欧之间实行免签制度的梦想早已无人提及。
如今的情况是,面向俄罗斯公民的多次申根签证已经成为过去时,欧盟委员会已决定,俄罗斯居民再也无权获得此类签证。
欧盟委员会为何会作出这样的决定?或者,为何直到现在才作出这样的决定?
正如通常那样,布鲁塞尔的欧盟主要执行机构作出这一决定的背后存在诸多原因,比如说:
其一,意在向普京领导的国家民众送上"死猫"(注:指无实际价值的政治举措);
其二,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弥补未来可能制裁的不足,同时保持对莫斯科不断推出新限制的传统;
其三,迎合东欧反俄势力的游说——其典型代表爱沙尼亚前总理卡拉斯女士,如今正执掌欧盟外交部门。
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第四点。2011年春天梅德韦杰夫作出郑重承诺时,正是俄罗斯与欧盟政治关系的最高点。此后一切开始下滑——起初缓慢,而后加速。
更准确地说,并非立即下滑,仍有数月时间一切看似良好,但2011年底几乎同时发生的两件事成了转折点,标志着俄罗斯与美欧关系破裂的开始。
时任俄总理的普京公开纠正了其名义"上司"梅德韦杰夫对西方推翻卡扎菲行动的支持,而美国人则一边废除著名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一边以新制裁措施针对莫斯科。
正是从那时起,一个全新的梅德韦杰夫政治家形象开始"孕育"——这位政治家不得不通过充当反西方意识形态的急先锋来"忏悔"其过去的"错误"。
正如前文所述,俄罗斯与欧盟的"政治离婚"进程起初相当缓慢,几乎难以察觉,但变化速度逐渐加快。
2014年基辅政变后,莫斯科与欧盟的政治对抗由暗转明,直至2022年,昔日的政治对抗已逐渐演变成相互军事遏制。
在欧洲,虽不将可能与俄罗斯的直接军事冲突视作主流构想,但认为这仍是不能100%排除的选项。在这样的政治坐标系中,向俄罗斯公民提供多次签证已成为不合时宜的旧时代残余。
1959年1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正是欧洲——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整个欧洲——决定着世界的命运!"如今,关于欧洲统一的梦想已然消亡。
而新时代的精神——俄罗斯所属的欧洲与反俄欧洲割裂的时代——最好地体现在丘吉尔1946年著名富尔顿演说中: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
该演说中提及的地名如今已不再适用——波兰城市什切青(原斯德丁)仅在其他语境下才被提及,但关于"铁幕"的论断却100%反映了当前现实。
当前发生的一切远非终点,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了几十年之久,但是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铁幕"还将继续加固,“俄欧一体化”不过是种幻想,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