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日本信心满满地公布对半导体设备的出口管制新规,管住了包括光刻机在内的23类产品,以为能将中国芯片产业打入“寒冬”时,却遭遇了最意想不到的结局,中国客户不买账了.
不仅如此,日本企业反而因此订单暴跌47%,这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是一场全球科技霸权争夺的战略失误。
当初一个旨在精准打击的政策,怎么就变成了一场伤及自身的产业风暴,甚至还给对手送上了一份“催化剂”大礼?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事儿得从2023年3月底说起,当时日本经济产业省响应美国号召,推出了一套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新规,这套新规在2023年7月23日正式落地,目标明确,就是限制先进技术流动。
清单上洋洋洒洒列了23类产品,从光刻机到蚀刻设备,几乎把整个产业链都给包圆了,出口商们从此多了一道紧箍咒,每一单货都得向经产省报备,连技术规格和买家信息都得交待得一清二楚。
![]()
政策的威力,最先体现在企业的流水线上,原本几周就能走完的订单审批,一下子被拖成了好几个月,这对于分秒必争的半导体行业来说,简直是致命的,行政壁垒迅速变成了堵在门口的商业障碍,让日本企业苦不堪言。
尼康的感受最为直接,管制实施后,他们在2023年下半年的订单确认率直接掉了两成,很多原本板上钉钉的生意,就这么黄了,整个市场瞬间陷入一种混乱状态,大家都在观望,都在等待,但时间不等人,订单也不等人。
![]()
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成了最响亮的警报。
2023年第三季度,日本半导体设备协会的数据就显示,整体出口额环比大跌了15%,这还是最早的信号,光刻机板块因为中国客户占比大,成了重灾区,到了今年,尼康的半导体业务更是爆出了超过百亿日元的惊人赤字,整个行业的损失估算起来,高达数十亿美元。
![]()
这场风暴里,没人能独善其身。
荷兰巨头ASML也面临着同样的审查压力,他们的DUV光刻机对华出口同样受限,这家公司的中国区收入占比,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49%高位,雪崩式地滑落到27%,降幅接近47%。
![]()
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在他们净系统销售额中的比例,已经掉到了20%以下。短短一个季度,ASML的销售额就蒸发了约400亿日元,连带着全球净利润都出现了3.41%的下滑。
对手没趴下反而站得更直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封锁,中国市场并没有如预期般陷入被动,相反,一种强大的适应性和能动性被激发了出来,中国的买家们开始主动调整采购策略,有意识地规避那些被限制的设备,转而寻找本土替代品或者其他国际供应商。
![]()
需求放缓的背后,其实是两个因素在共同作用,一方面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但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客观规律的体现。
在2023到2024年间,中国工厂掀起了一波DUV采购狂潮,大量扩充产能,这直接导致成熟制程的产能趋于饱和,所以到了今年,进口需求自然而然地放缓了,这打破了“管制导致需求消失”的单一简单逻辑。
![]()
更重要的是,外部的巨大压力,为中国本土供应商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窗口”,上海微电子(SMEE)抓住了这个机会。
2024年,他们成功推出了可用于28纳米及以上制程的光刻机,这个突破意义重大,反映在市场上,就是SMEE的市场占有率从2023年的10%,预计在今年飙升至25%。
![]()
这并非个例,在蚀刻设备等领域,北方华创等公司也取得了关键的技术突破,一步步降低了对进口的依赖,整个产业链都在加速国产化的进程,通过库存优化和供应链调整,有效化解了外部压力。
现在回头再看尼康的数据,就更能理解其中的因果了,为什么今年上半年,尼康光刻部门的订单会环比萎缩三成,答案很清晰,因为他们的客户有了新的选择。
![]()
当SMEE这样的本土供应商崛起时,市场的蛋糕自然要重新分配,生意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个牌桌。
牌桌上的格局彻底变了
这场管制的长期影响,是结构性的,它正在永久性地削弱日本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关键地位,并催生出一个更多元、竞争更激烈的全球新版图。
![]()
我们先看看日本失去了什么。
2022年,中国市场是日本半导体设备的最大买家,占比接近四成,是名副其实的“命脉”市场,同年,光是光刻机这一项,中国市场的需求就占了日本出口份额的三成以上,尼康和佳能的中低端光刻机在中国卖得风生水起。
然而管制之后,情况急转直下,到了今年,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已经降到了历史低点。
![]()
2024年上半年,对华光刻机出口额同比锐减26.7%。日本海关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今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的芯片设备出口总额为63.9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9%,这种脱钩,来得既迅速又猛烈。
面对如此窘境,日本企业只能开启“断臂求生”模式。
佳能调整了生产策略,减少对受限型号的投入,转而深耕日本国内市场和探索其他光学领域,在2024年春季的财报中,佳能就明确提到了产能重调的必要性。
![]()
其他一些企业,则开始探索3D打印等新业务领域,试图找到新的增长,。这些举动,与其说是主动扩张,不如说是为弥补损失而进行的无奈自救。
就连ASML,今年也在中国设立了维修中心,这个动作意味深长,当新设备的销售受阻时,维系好现有客户、转向存量服务市场,就成了当务之急,这从侧面印证了增量市场已经变得何其艰难。
![]()
讽刺的是,尽管商业上已经遭受重创,但政策制定者似乎并无退意,就在今年2月,日本政府还进一步扩大了管制清单,把先进芯片和低温冷却设备也加了进去,这场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骑虎难下”的阶段。
回看整场博弈,它被视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一次重构与角力。
日本挥出的这记“回旋镖”,在经济上重创了自己,在战略上却无意中为竞争对手的独立自主按下了加速键,最终导致政策意图与市场现实的南辕北辙。
![]()
笔者观点
这个案例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在全球化深度交织的今天,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来维持单方面优势的策略,不仅成本高昂,且极易引发不可控的反作用力。
最终,它可能不会阻止对手,反而会加速一个更加去中心化和多极化的全球技术新秩序的到来。日本在付出沉重代价后,面对的将是一个更加强大和独立的竞争对手,而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未来,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