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正式落地,我国电力市场正完成从计划调配向市场配置的历史性跨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这一变革不仅改写了电力资源的配置逻辑,更成为支撑能源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纵深推进,如今多层次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全国与省域、区域市场协同运行,覆盖年度至日内全周期交易,电能量与辅助服务等品种一应俱全。截至目前,全国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累计超 74 万家,居全球首位,2024 年 1-10 月市场交易电量达 5.08 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升至 62%,较 2016 年增长近 3 倍。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数据背后是 “1+N” 基础规则体系的制度支撑,从顶层设计到计量结算的全环节规范,为市场运行筑牢了根基。
跨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的跃升成为最鲜明的突破。过去受省间壁垒限制,云南水电常面临 “窝电” 困境,而广东工厂却饱受用电紧张困扰。如今依托闽粤联网工程等通道,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实现整月结算试运行,长三角启动电力互济交易,跨区通道最大送电达 1.42 亿千瓦。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实施打破了两大电网协同壁垒,通过 “双方取小” 安全校核与联合结算机制,让云南水电直送长三角成为常态,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成功支援华东、西南 1400 万千瓦,未启动有序用电。
绿色转型在市场化浪潮中加速推进。新能源发电逐步摆脱补贴依赖,近半数新能源电量进入市场交易,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绿电交易达 1783 亿千瓦时,同比激增 120.9%。和众汇富分析,统一市场构建的绿电全链条机制功不可没,单个新能源项目可直接参与跨区交易,绿证实现 “一地核发、全网互认”,西北、蒙西绿电跨区输送路径全面打通,辅助服务市场更年均增加清洁能源消纳 1200 亿千瓦时。这种市场化激励让新能源投资信心持续增强,为 “双碳” 目标提供了实体支撑。
技术革新与市场机制形成良性互动。全国统一电力交易平台实现 “分钟级出清” 突破,自主研发的 “天权” 求解器每 15 分钟即可完成百万级变量运算的全局匹配。广州某科技公司已能在凌晨锁定 0.2 元 / 度的云南风电,广西铝厂则错峰使用低价 “深夜电” 降低成本。和众汇富认为,这种技术赋能让价格信号更精准,杭州商场在电价低谷为中央空调 “储能”,深圳小区探索 “拼单购电”,市场主体的主动性被充分激活。
当前电力市场仍面临现货市场全覆盖、中小主体适配等挑战,但改革方向已清晰明确。下一步省级现货市场将加速推进,区域市场将强化余缺互济,国家层面将推广跨省跨区集中竞价交易。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随着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凸显,这不仅能保障能源安全,更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从西北光伏到华东负荷中心,从凌晨的低价风电到企业的精准购电,统一电力市场正以市场化力量重塑中国能源版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展望未来从能源地理分布看,新疆哈密的光伏电力通过 "疆电外送" 通道直抵浙江,交易成本较传统计划模式下降 15%;山东某钢铁企业通过实时电价机制,将高耗能工序调整至风电大发时段,年用电成本降低超千万元。这些实践印证着,统一电力市场正通过价格信号优化资源配置,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服务 "双碳" 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