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永光二年(前 42 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的王家门庭,来了个愁眉苦脸的媒人 —— 这是王家第三次退婚了。原因很离奇:前两次许配的人家,刚定好婚期,男方就突然暴毙,连当地小吏的儿子都没能逃过。街坊们私下议论:“王家姑娘王政君,怕是命硬克夫啊!”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被传 “克夫” 的 20 岁姑娘,半年后竟被选入皇宫,还成了太子刘奭的姬妾,最后一步步坐上皇后之位,甚至见证了西汉四朝兴衰。《汉书・元后传》开篇就记载了这段离奇经历:“元皇后,王莽之姑也。莽自谓黄帝之后,其《自本》曰:…… 政君年十八矣,入掖庭为家人子。” 而她 “克夫” 的往事,虽未明写,却在民间史料《西京杂记》中留有痕迹:“王政君初许嫁,未行,所许者死;更嫁一东平王,未入府,王又薨,其父乃献之太子。”
这段充满巧合的早年经历,仿佛预示了王政君一生的 “幸运” 与 “无奈”—— 她从未主动争过什么,却总被历史的浪潮推向权力中心;她想守住刘家天下,最终却成了侄子王莽篡汉的 “垫脚石”。
王政君能入宫,全靠父亲王禁的 “破釜沉舟”。接连两次退婚后,王禁觉得女儿的婚事不能再拖,又听说太子刘奭刚失去宠妃司马良娣,心情抑郁,朝廷正在选宫女补充东宫,便咬牙花钱打点,把王政君送进了掖庭(皇宫宫女居住的地方),成了最低等的 “家人子”。
刚入宫的王政君,根本没机会见到太子。当时太子刘奭因为司马良娣去世,对其他女子毫无兴趣,连皇帝刘询(汉宣帝)赐给他的 5 个宫女,他都懒得看。《汉书・元后传》记载:“会皇太子所爱幸司马良娣病,且死,谓太子曰:‘妾死非天命,乃诸娣妾良人更祝诅杀我。’太子怜之,且以为然。及司马良娣死,太子悲恚发病,忽忽不乐,因以过怒诸娣妾,莫得进见者。”
转机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汉宣帝见太子整日消沉,便让皇后亲自去东宫,从 5 个宫女里挑一个给太子 “解闷”。皇后指着 5 个宫女问太子喜欢哪个,太子心不在焉,随便瞥了一眼,刚好看到站在最边上、穿着浅绛色衣服的王政君,觉得 “还行”,就点了头。《汉书》里用 “太子不得已,强应曰‘此中一人可’” 形容这段巧合 —— 谁也没想到,这随口一句,竟改变了王政君的一生。
当晚,王政君就被送到了太子寝宫。更巧的是,太子后宫姬妾数十人,多年都没人生子,王政君就这么一次,竟怀上了身孕。十月后,她生下一个男孩,这是太子的第一个儿子,汉宣帝高兴得亲自给孩子取名 “刘骜”,还经常抱到身边抚养。有了儿子傍身,王政君的地位才算稳住,从 “家人子” 升为 “良娣”,又在汉宣帝去世、太子刘奭继位(汉元帝)后,被册封为皇后。
![]()
可汉元帝对王政君,始终没什么感情。他宠爱的是傅昭仪和冯昭仪,甚至多次想废掉刘骜的太子之位,改立傅昭仪的儿子刘康。多亏大臣史丹拼死劝谏,加上汉元帝念及汉宣帝对刘骜的疼爱,才保住了刘骜的太子之位,王政君的皇后宝座也得以稳固。《汉书・史丹传》记载:“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 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赐死,以示天下不直。’”
竟宁元年(前 33 年),汉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王政君从皇后升级为皇太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拔娘家人 —— 大哥王凤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掌管朝政;弟弟王崇被封为安成侯;后来又把其他 5 个弟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都封为侯,史称 “一日五侯”。《汉书・元后传》记载:“成帝即位,尊皇后为皇太后,以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益封五千户。王氏之兴自凤始。又封太后同母弟崇为安成侯,食邑万户。凤庶弟谭等皆赐爵关内侯,食邑。”
王家的势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王凤掌权时,汉成帝几乎成了 “傀儡”,连任命官员都要先问王凤的意见。有次汉成帝想提拔光禄大夫刘向的儿子刘歆为中常侍,都已经传旨了,因为王凤不同意,最后还是把圣旨收了回来。《汉书・元后传》里说:“上即位数年,无继嗣,体常不平。定陶共王来朝,太后与上承先帝意,遇共王甚厚,赏赐十倍于他王,不以往事为纤介。共王之来朝也,天子留,不遣归国。上谓共王:‘我未有子,人命不讳,一朝有他,且不复相见。尔长留侍我矣!’其后,天子疾益有瘳,共王因留国邸,旦夕侍上,上甚亲重。大将军凤心不便共王在京师,会日蚀,凤因言:‘日蚀阴盛之象,为非常异。定陶王虽亲,于礼当奉藩在国。今留侍京师,诡正非常,故天见戒。宜遣王归国。’上不得已,乃许之。共王辞去,上与相对涕泣而决。”
王政君对娘家人的纵容,也让王家子弟越来越骄横。王凤的儿子王襄,竟敢在自己家里模仿皇宫的排场;王商(王政君的弟弟)甚至把长安城的澧水引入自家花园,用来行船取乐。大臣们虽然不满,却没人敢得罪王家 —— 毕竟太后是王家的 “靠山”。
可王政君也不是完全 “糊涂”。她知道王家不能太过分,偶尔也会敲打一下。比如弟弟王根掌权时,想把自己的亲信任缺提拔为京兆尹,王政君觉得任缺品行不好,坚决不同意,最后王根只能作罢。《汉书・元后传》记载:“根辅政五岁,乞骸骨,上乃益封根五千户,赐安车驷马,黄金五百斤,罢就第。”
![]()
绥和二年(前 7 年),汉成帝去世,没有子嗣,皇位传给了侄子刘欣(汉哀帝)。汉哀帝是傅昭仪的孙子,上台后就想提拔傅家和丁家(汉哀帝母亲丁姬的家族)的人,打压王家势力。王政君见势不妙,主动让弟弟王根辞职,把权力交还给汉哀帝。《汉书・元后传》记载:“哀帝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时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母丁姬在,高昌侯董宏上书言:‘《春秋》之义,母以子贵,丁姬宜上尊号。’莽与师丹共劾宏误朝不道,语在《丹传》。后日,未央宫置酒,内者令为傅太后张幄,坐于太皇太后坐旁。莽案行,责内者令曰:‘定陶太后藩妾,何以得与至尊并!’彻去,更设坐。傅太后闻之,大怒,不肯会,重怨恚莽。莽以病免。”
可汉哀帝在位仅 6 年就去世了,且没有子嗣。王政君抓住机会,当天就赶到未央宫,把皇帝的玉玺收了过来,然后召侄子王莽入宫,任命他为大司马,主持朝政。《汉书・元后传》记载:“哀帝崩,无子,太皇太后以莽为大司马,与共征立中山王奉哀帝后,是为平帝。帝年九岁,当年被疾,太后临朝,委政于莽,莽颛威福。”
这一次,王政君彻底错看了王莽。她以为王莽是王家的 “忠臣”,能帮她守住刘家天下,却没想到王莽早就有了篡汉的野心。王莽掌权后,表面对王政君恭恭敬敬,背地里却一步步铲除异己,培植自己的势力。他先是把傅家和丁家的人全部赶出京城,然后又借口 “安汉公” 的封号,不断扩大权力,最后甚至把女儿嫁给汉平帝,成为国丈。
元始五年(5 年),汉平帝被王莽毒死,王莽立两岁的孺子婴为傀儡皇帝。初始元年(8 年),王莽再也忍不住,正式称帝,改国号为 “新”,西汉灭亡。《汉书・王莽传》记载:“莽遂策命孺子曰:‘咨尔婴,昔皇天右乃太祖,历世十二,享国二百一十载,历数在于予躬。《诗》不云乎?“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封尔为定安公,永为新室宾。呜呼!敬天之休,往践乃位,毋废予命。’”
当王莽派人去给王政君要传国玺时,王政君才明白自己养虎为患。
她气得把传国玺摔在地上,玺角都摔碎了,哭着说:“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汉书・元后传》记载:“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阳侯舜谕指。舜素谨敕,太后雅爱信之。舜既见,太后知其为莽求玺,怒骂之曰:‘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侧长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谓太后:‘臣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
王莽篡汉后,虽然表面上尊王政君为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但实际上把她软禁在长寿宫。王政君看着自己亲手提拔的侄子毁掉了刘家天下,悔恨交加,却无力回天。始建国五年(13 年),84 岁的王政君在孤独和悲愤中去世,死后被葬在汉元帝的渭陵旁边,但王莽特意把她的陵墓和汉元帝的陵墓隔开,以示 “新朝” 与 “汉朝” 的区别。《汉书・元后传》记载:“太后年八十四,建国五年二月癸丑崩。三月乙酉,合葬渭陵。莽诏大夫扬雄作诔曰:‘太阴之精,沙麓之灵,作合于汉,配元生成。’著其协于元城沙麓。太阴精者,谓梦月也。”
![]()
王政君的一生,是西汉末年权力斗争的缩影。她从一个 “克夫” 的普通女子,靠一连串巧合入宫,成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经历了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四朝,活了 84 岁,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
《汉书》的作者班固,对王政君的评价很复杂:一方面肯定她 “婉顺得妇人道”,另一方面也批评她 “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王莽)”。意思是她虽然温顺,却因为纵容娘家人,最终导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其实王政君并非天生的 “权力狂”。她早年只想安稳过日子,入宫后也没主动争宠;成为太后后提拔娘家人,更多是为了 “自保”—— 毕竟汉元帝不喜欢她,汉成帝懦弱,她需要娘家人的支持来稳固地位。可她没想到,自己的 “纵容” 会让王家势力失控,最后酿成大祸。
她的悲剧在于:身处权力中心,却没有掌控权力的能力;想守住刘家天下,却成了王家篡汉的 “帮凶”。正如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所说:“元后之误,在于不能约束其弟,又不能择贤而任,使王莽得乘其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