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AI 漫剧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已成为短剧内容产业中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10 月 30 日,《我在月球当包工头》正式登陆红果平台,上线当日喜提抖音热榜第 8 位,红果平台播放数据与榜单表现同步走高。
![]()
作为业内首部聚焦航天科幻题材的微短剧,本剧也是对广电总局 “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创作计划的积极响应 。在类型探索与政策响应方面,意义不俗。
作品以 2049 年人类月球定居常态化为背景,围绕 代号“祖冲之” 月球基地展开。曾是高级航天工程师的张卫星,因导师离世而离职沦为月表工地包工头。三年后,张卫星被师兄 K 总召回基地,与有隔阂的昔日恋人小玉、人形机器人吴刚组队,在攻克工程技术难关的过程中,也意外揭开导师死因谜团......
这部作品的出现,说明短剧行业在完成市场、用户积累后,创作上不再满足于轻量题材,转而开始冲击硬核科幻——这一需要复杂世界观构建与技术赋能的领域。
那么,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本剧到底有哪些创新之处呢?
01.
叙事创新:科幻、主旋律与轻喜剧的融合实验
正如主创在幕后纪录片中提到,创作上,团队采用了“电影化的剧本设计”。
剧集以 “导师月球意外离世” 为叙事引擎,构建起师徒、父女、恋人、反派多条紧密交织的叙事线。
![]()
![]()
![]()
其中,主线聚焦 “祖冲之基地” 基建任务,包含主角团攻克冰层问题、解决陨石雨危机等情节。
支线同步推进多重冲突。恋人线中,张卫星与小玉前期因旧日恩怨互不认可,后期在共同解决基地危机中化解隔阂。一口河南话的人形机器人吴刚,还时不时为两人送出神助攻。
反派线里,K 总主导的阴谋贯穿始终。他通过暗中做手脚制造小玉父亲意外死亡谜团、买通李福违规操作引发工人施工事故,不断给主角团制造麻烦;
悬疑线则围绕 “小玉父亲意外离世”,横跨过去、现在两个时空。
以上多条线索在 “陨石雨阻击战” “熔岩管道断裂危机”“飞船故障爆炸”等关键情节中交汇。这种叙事设计打破了微短剧常见的单线叙事,体现了电影化叙事的多线特点。
![]()
![]()
![]()
而在人物塑造上,本剧通过创伤叙事,强化了角色的行为动机。
主角张卫星曾是高级航天工程师,在氧气罐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导师为救他而牺牲。
导师之死,既成为他初期逃避的核心原因,也成为他和导师女儿小玉之间情感纠葛的由来。同时,还成为他后期对抗 K 总阴谋的内在驱动力。
主题方面,主创在幕后纪录片中提到,想要传递 “牺牲与成功”的核心主题,并以此划分出四象限。这也构成了剧中人物,尤其是正反派之间的矛盾冲突。
反派K总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惜牺牲月球基建工人的性命。而张卫星、小玉、导师等人则将生命放在第一位,不断于危机中营救他人。
剧中喜剧段落颇多,既有工程队在月球基地 “吃西瓜、喝小酒、聊家人” 的日常桥段;也有小玉在经历危机后,对男主角“尸体”痛诉衷肠,结果发现哭错了尸体的爆笑桥段。
还有 AI 机器人吴刚重获新生时的酷炫河南话台词:
“现在几几年了?咦!你身上啥味儿呢!妮儿,你说说他。”
![]()
![]()
![]()
在风格平衡上,本剧的轻喜剧风格,较好地中和了科幻题材的硬核感和主题的严肃性,让短剧观众更易接受。
此外,“吴刚伐桂” 的传统神话也被转化为剧中名场面。吴刚机器人以技术维修者身份替代伐树者,既保留文化符号,又贴合月球基建的核心设定。
从情节架构、人物设定、主题表达上,成片质量都印证了主创想要做精品短剧的心气。
02.
融合难题:短剧与科幻+主旋律的结合
但是,本剧在叙事上也面临不小挑战。
首先,微短剧的传统看点是 “强节奏、高爽点、快反馈”,通常以 “危机出现 - 快速解决” 的循环推动剧情。
但《我在月球当包工头》的科幻类型属性,要求其完成世界观搭建 、科学知识解释 、逻辑自洽的基础工作。
这与短剧的快节奏形成一定冲突。
而且,本剧多次采用 “闪回创伤段落” 的方式补充剧情背景。虽解决了信息交代问题,却导致主线叙事节奏略显拖沓。
“现在时” 的基建任务推进与 “过去时” 的创伤回忆频繁切换,削弱了 “危机 - 解决” 的戏剧张力。对比传统男频短剧的 “打怪升级” 模式,显然缺少持续的强冲突刺激。而且剧中数次危机的出现,逻辑链条稍显松散。比如前一个陨石雨危机刚解决,后面主角团飞船突然面临自爆危机,再后来女主又被反派绑走。
包括最后的危机营救时刻,还得靠“天降神兵”陈局驾到。
![]()
这熟悉的危机解决方式,也暴露了本剧的另一层创作难点,即微短剧与主旋律的结合。
作为央视网参与出品的作品,本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航天报国的宏大主题,通过 “月球基建” 这一具体、可感知的场景落地,避免了主旋律的空洞说教。
但矛盾同样突出。主旋律的 “严肃性” 与微短剧的 “娱乐性” 之间,需要平衡取舍。
剧集整体偏 “正剧范”,连男女主之间的暧昧互动也稍显正经。剧中最大的爽感、疯感,反而是由反派演技贡献的。但这也让正反派的表演稍显失衡。
![]()
![]()
![]()
到了第 48 集,大结局,剧集上画外音,直白点了“主旋律”的题。
对比《流浪地球》系列,将 “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 等主旋律表达,有机融入故事之中的创作手法,本剧在主旋律与娱乐性的深度融合上,显然还有更多的进步空间。
不过,在当下短剧精品化、品牌化的趋势下,本剧勇于创新,的确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 “科幻 + 主旋律+短剧”的融合案例。
03.
技术赋能:AI加持下的科幻质感落地
技术层面,本剧的探索也尤为值得重视。
据了解,《我在月球当包工头》创新采用 “虚拟拍摄 + 实景搭建 + AIGC 生成” 的技术模式。
传统科幻影视的场景搭建、特效制作往往耗资巨大。而本剧从月球场景生成、高概念画面构建,到主题曲制作,其 AIGC 的全流程应用,打破了科幻题材高成本壁垒。
![]()
![]()
![]()
“降本”是一方面,“增效”是另一方面。
从最终呈现的作品画面来看,作品可以说达到了电影级的视觉质感。评论区有观众建议将画质调成 1080 p,便是最好说明。
在质感外,AIGC 生成画面与实拍画面的结合,基本也做到了无缝衔接。
可以说,《我在月球当包工头》的技术运用,真正做到了为讲故事赋能,而不是脱离故事本体而“自嗨”,或沦为资本噱头。
这无疑为行业提供了“短剧+AI”的巨大想象空间。
此外,剧集的科幻质感不仅来自技术加持,更源于对真实航天工程的严谨参考。
月壤建材技术、低重力作业等核心设定,均以中国探月工程的真实成果为依据;太阳能板布局、舱体连接结构等道具设计,严格遵循航天工程逻辑;重力、氧气等月球生存规则的呈现,进一步强化了场景的真实性与沉浸感。
![]()
![]()
![]()
拍摄层面的实操细节同样体现了创作严谨性:男主角通过吊威亚模拟月球低重力行走,女演员穿戴仿真航天服,克服头盔不稳等拍摄难题。
这些细节不仅让 “跟着微短剧来科普” 的创作计划定位落到实处,更让科幻故事摆脱了悬浮感,实现了硬核设定与真实逻辑的统一,为短剧的科幻类型化奠定了基础。
04.
行业启示:短剧精品化、类型化、品牌化的重要一步
长期以来,行业都在呼吁短剧精品化,而本剧则打破了短剧精品化等于“烧钱” 的认知误区。
短剧内行人认为,未来,短剧精品化,其本质是 “技术驱动下的降本增效”。
通过 AIGC 、虚拟拍摄等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降低制作成本,同时提升内容质感。
正如本剧导演所言,短剧市场的精品化进程,如同剧中主角的 “包工头进阶之路”:从贴近观众、贴合市场的基础内容做起,再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品质升级。
![]()
![]()
![]()
其次,在短剧类型化方面,以本剧为代表的科幻类型的介入,为短剧行业打开了新的局面。
科幻题材承载的想象力,与短剧作为新生内容形态的创新基因本就高度契合。二者的结合不仅将填补短剧类型市场的一大空白,更将推动行业工业基础的完善。
参考好莱坞科幻电影发展路径,不难发现,随着科幻类型工业基础的成熟,众多科幻电影通过场景复用、技术标准化等方式,制作成本大大降低。这又进一步吸引更多创作者参与科幻题材创作,还催生出悬疑科幻、科幻喜剧、硬核科幻等多元化细分类型,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
《我在月球当包工头》的意义,正是为这一循环打下了一块基石。
其出品方容量短剧的实践,也为短剧品牌化提供了借鉴。
位于西湖区M511光影汇的容量短剧,每月孵化数十部短剧上线。
其高效率自然离不开技术的赋能。据了解,在“虚拟拍摄+实景搭建+AIGC生成”之外,容量短剧还将AI配音、多语种译制等技术融入制作流程。
高效的制作流程,也为容量短剧的出海打下基础。目前,容量短剧已上线海外短剧APP,上架出海译制剧3000多部,覆盖英语、日语等14个语言市场,覆盖200多个国家,海外社媒平台总粉丝量超1000万,短剧视频总播放量达10亿次。
作为西湖区文化“新三样”出海的样本,容量短剧坚持“政策+平台+科技”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这种品牌化路径,摆脱了短剧行业依赖单部爆款的局限,通过技术积累、产业资源整合,试图构建可持续的品牌影响力。
《我在月球当包工头》作为其品牌化战略的重要作品,虽然在叙事上还存在优化空间,但其在科幻类型、工业化生产、技术赋能、主旋律表达突破方面的创新尝试,意义重大。
短剧内行人备用号 ↓↓↓
合作 | 读者群 | 应聘
欢迎添加微信 1734608
短剧内行人诚招记者、实习生、兼职若干名,要求对影视、网生、微短剧和泛娱乐领域产业报道有态度、有热情、有文笔,善于观察和思考。有媒体经验者优先,财经和新闻相关专业优先。
简历或作品请投递至邮箱:
mike.yan@playletpost.com
✉️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点击小程序查找优质短剧公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