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那天天刚亮,周氏祠堂外就鞭炮齐鸣——续了两年的家谱终于成了,在外打拼的宗亲挤了满满一院子,尤其是那些开豪车、戴名表的,里三层外三层被围着敬酒。可没人注意到,角落里坐着个穿中山装的老人,面前的茶杯都凉透了,他就是周运,咱族里官最大的人,邻县前一把手,刚退休两年。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当年周运叔可是咱族里的"活招牌"——从农技员干到处长,没背景没靠山,全靠自己一步步熬。可如今祭祖宴上,包间里坐的是包工头、小学校长,他这个"大领导"却只能在大厅角落吃冷菜。这事儿背后的道道,咱得好好唠唠,说不定你老家也有这样的情况。
一、清官回老家,为啥不如"有用的人"吃香?
周运叔当年有多风光?每次回村都把车停在村口,挨家挨户发烟,碰到老人就蹲下来唠庄稼;村里修路他捐钱,族里孤儿从初中到大学的学费全是他包的。那时候族人见了他,叔长叔短喊得比亲爹妈还亲。
![]()
可后来变了味——有人找他要工程,有人想让他给儿子安排工作,甚至有个校长提着装十万块的竹篮来求他给儿子升官。周运叔全拒了,说"原则不能破"。就这么着,"大好人"慢慢变成了"不近人情的臭屎"。
戳破真相:老家的"人情社会",往往把"有用"当"有本事"。你当官不帮族人谋私利,哪怕你再清廉,在他们眼里也是"白当官";反之,哪怕你只是个小包工头,能帮着揽点活,也能被捧上天。
二、族人的"排挤",藏着实用主义的凉薄
我当时实在忍不住,悄悄问立山叔(这次续谱的大拿):"周运叔咋坐大厅啊?"没想到老爷子嗓门挺大:"他对家族没帮助,多他少他都一样!"旁边的包工头更直接:"当官不办事,来这儿凑啥热闹!"
- 他们忘了周运叔捐的修路钱,只记着没帮自己包工程;
- 他们忘了周运叔资助的孤儿,只记着没给自家孩子安排工作;
- 他们甚至觉得,周运叔"保住乌纱帽"是错,就该为了族人"贪一把"。
你说这理儿歪不歪?好像当官就得是自家的"靠山",不然就不配被待见。可真要是周运叔破了原则,现在哪还有机会安安稳稳退休回乡?早就栽了!
三、守住底线的人,从不是"不合群"
![]()
后来我偷偷端了盘热菜坐到周运叔身边,他倒挺坦然:"咱当官能破规矩吗?族里上千户人家,今天帮这个明天帮那个,早晚会出事。我宁愿他们现在怪我,也不能晚节不保。"
其实啊,不是周运叔不合群,是他没活在族人的"利益圈子"里。那些排挤他的人,挤破头想进的包间,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名利场";而周运叔守着的,才是做人做官的根本。
散席时周运叔给每个碰到的老人都塞了两百块,说"买点吃的",那些曾经骂他的人,反倒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最后想跟大伙儿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现在老家续家谱、办宴席,越来越像"成功人士展销会"——有钱有势的坐主位,守规矩的靠边站。可咱得明白,真正能光宗耀祖的,不是你帮族人谋了多少私利,而是你走得正、站得直,给后辈留个"做人要守底线"的念想。
你老家有这样的事吗?要是你是周运叔,会帮族人破原则办事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琢磨"老家的人情世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