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俄乌冲突的东线战场,红军城正成为最惨烈的 “绞肉机”。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这座城市的陷落已成定局,但泽连斯基政府仍在源源不断地向这里输送部队。这座原本有 6 万居民的城市,如今已几乎成为废墟,市区居民从今年年初开始逐渐撤离,却依然被俄乌双方视为必争之地。
红军城的战略价值是泽连斯基拒绝放弃的核心原因。它与季米特罗夫构成的城市群,是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多条干线公路和铁路在此交汇,通往恰索夫亚尔的大部分补给和增援路线都要经过这里,还承担着向谢利多沃运送弹药的关键任务,堪称乌军在顿涅茨克前线防御的基石。
![]()
军事分析师鲍里斯・罗辛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表示,解放该城将让俄军能够向顿涅茨克西北方向的多布罗皮利亚、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推进,甚至可以直抵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美国智库卡内基基金会研究员迈克尔・科夫曼也认为,如果红军城沦陷,其卫星城市米尔诺赫拉德也将难保,俄军攻势的 “口袋就合上了”。此外,这里曾是乌克兰几乎唯一的焦煤矿所在地,为钢铁生产提供重要能源,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泽连斯基的坚守,本质上是在进行一场 “以时间换空间” 的博弈。罗辛指出,基辅政权正在用波克罗夫斯克集团残余部队的生存,延长争夺该城市群的战斗,目的是争取时间构筑掩护多布罗皮利亚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东部的防线。但这种战术注定难以成功,因为红军城以西的主要防线远比城区攻坚战中的防线更为薄弱,乌军很难长期坚守,这也让俄军获得了更大的战术优势。
如今的战局已对乌军极为不利,俄军对红军城的攻势已持续 1 年多,采取兵分两路的钳形攻势围攻,并成功切断了乌军的主要补给线,罗金斯科耶和格里希诺之间的通道持续遭受无人机火力覆盖,被遗弃的乌军士兵只能选择投降。
从兵力对比来看,乌军坚守的难度极大。英国《独立报》称该地区俄军有 10 万之众,而乌高层透露双方兵力悬殊高达 8 比 1,乌军守军不到 6000 人,俄军可投入兵力约 4 万人,还配备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强大的火力支援,每月投下的航空炸弹多至几千枚。
俄军近期还改变战术,将大部队化整为零,编成 2 至 3 人的突击小组,在无人机和迫击炮掩护下进行渗透,而兵力不足的乌军防线漏洞百出。目前俄军已进入红军城展开 “逐屋战斗”,过去 24 小时内就控制了城内 64 栋建筑,并击退了乌军从西部发起的数次进攻,还控制了当地机场在内的大片城区,切断了两条重要的铁路和公路。俄国防部明确表示,被困乌军除了被俘,没有任何其他获救的机会。
对此,有人痛斥战争的残酷,“明知守不住还硬拼,牺牲的都是普通士兵的生命,背后是无数破碎的家庭”;也有人理解战略层面的考量,“红军城是交通枢纽,丢了就等于打开了缺口,泽连斯基也是无奈”;还有人质疑这种坚守的意义,“以卵击石的抵抗换不来想要的结果,反而让更多人付出生命代价”;有人称,“泽连斯基是在向西方证明自己在抵抗,怕丢了城池就断了援助”。
泽连斯基拒绝放弃红军城,还有一层重要原因是为了维持西方对乌援助。罗辛表示,泽连斯基一直在向西方兜售 “稳定前线” 的形象,但乌军不断丢失阵地和兵员的现实,西方都看在眼里,这可能会促使他们停止输送资金和武器。一名美国情报官员甚至将红军城的重要性比作二战时的斯大林格勒,称 “乌克兰输不起这场战斗”。
有分析人士认为,丢掉红军城将沉重打击乌军士气,也可能影响特朗普调停俄乌冲突的举动,同时会增加俄罗斯的谈判筹码。不过美国战争研究所也认为,俄军即使能攻下红军城,也不见得能迅速拿下整个顿涅茨克,至少还需要数年时间。
红军城的战局走向,不仅关乎顿巴斯地区的控制权,更影响着整个俄乌冲突的态势。泽连斯基的坚守,是战略博弈与现实压力下的无奈选择,但残酷的战局已经证明,单纯依靠 “以命相搏” 难以改变局势。
这场被西方媒体视为 “注定陷落” 的战斗,最终可能只是延缓了俄军的推进速度,却让无数士兵付出了生命代价。战争的本质从来都是残酷的,无论是战略要地的争夺,还是政治利益的博弈,最受伤的永远是普通民众。或许只有当各方回到谈判桌前,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分歧,才能让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真正摆脱 “绞肉机” 的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