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刷到个挺有意思的消息:11月7号日本媒体说,停了两年的日本水产品,终于又开始往中国运了!
首批是6吨冷冻扇贝,听说下周一还要送海参过来。这事儿可不算小——要知道自从日本排核污水后,中日水产品贸易就卡了两年,现在总算有了实质性进展。
不过这事儿咱不能只看“扇贝来了”,背后的门道还得掰开揉碎了说。
首先得说,这可不是日本一拍脑袋“想运就运”的,中间谈了老长时间了,跟走流程似的一步都没少。
![]()
最早先是专家们坐一块儿聊技术,比如“这海鲜怎么检测才安全”“标准定多少合适”。
聊明白点后,2024年9月20号才定下“中日4点共识”,算是把“要解禁”的大方向定下来了。
接着到2025年5月底,日本农林水产省跟中国海关总署又碰了次面,把出口的技术标准给抠细了——比如每批货要查哪些项目,怎么出证明。
直到今年6月29号,中国海关才正式说“可以有条件进口”,再到11月7号扇贝真运过来,这一套下来,比咱办个证件还麻烦,根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
![]()
然后必须划重点:咱解禁是有条件的,可不是“敞开了收”,三条规矩摆得明明白白!
第一条,福岛那10个县市的水产品还不能进,毕竟这些地方离核污染区近,风险高,咱可不能冒这险。
第二条,所有进口的水产品都得严查,又要检测又要认证,相当于每批货都得带“体检报告”,不合格的根本进不来。
第三条更关键,咱中国有权去福岛那边自己采样检测——意思就是,不能光听日本说“安全”,咱得自己去查,心里才踏实。
正是有这三条“安全阀”,咱才同意让部分日本水产品进来,安全这根弦可没松过。
![]()
最后还有个点得提,这次首批扇贝运过来,正好是高市早苗当日本首相的时候。
想想前段时间韩国开APEC峰会,中日元首、贸易官员肯定聊到这事儿了。
这其实也能看出来,咱中国对日政策一直挺稳的,不管日本换谁当首相,只要能好好合作,咱都愿意维持稳定的双边关系,走“战略互惠”的路子。
日本那边估计也明白这意思了,如果再不明白,那就继续采取措施!
当然了,高市早苗这人还有不少说不准的地方,但架不住她现在支持率高,未来几年大概率是咱中国要打交道的主要对象。
![]()
眼下咱自己正忙着落实“十五五”规划,搞经济复苏、推进社会改革,特别需要一个安稳的周边环境。
所以只要日本别没事找事,比如在历史问题上乱说话,或者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咱肯定愿意跟他们好好相处,维持双边关系的平衡。
这6吨扇贝不光是“海鲜上岸”,更像是中日经贸关系的一个小信号。
咱们欢迎安全的水产品进来,但前提是“规矩得守好,安全得保证”。
后续能不能有更多日本水产品来,关键还看日本能不能守住这些条件——毕竟咱爱吃海鲜,但更要吃“放心海鲜”,这一点可不能含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