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半导体业被一则消息震醒: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ASML对中国的DUV设备全面禁止出口!管制范围从7纳米直降14纳米,连1970i、1980i等主力机型全被卡审批,售后维护、配套软件也遭“一刀切”。
这看似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强硬封锁,却意外掐住了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命脉”。
要知道,仅2024年,我国就为ASML贡献36.1%净销售额,高达800亿人民币,其中DUV占比90%。而2025年Q3对华销售跌至20%,直接蒸发近132亿元。
一边是荷兰的强硬干预,一边是最大市场的流失,ASML被逼到悬崖边。而另一边,比尔盖茨3年前的预言正悄然应验——“封锁只会逼中国自研”。
如今中国半导体业发动反击,正让卖不出去的荷兰光刻机变成废铁。
![]()
一、禁令下的ASML:疯狂自救却撞上“稀土死穴”
面对灭顶之灾,ASML使出浑身解数,先是上演一出“金蝉脱壳”:推出NX2000新机型,微调参数就能让客户花800万美元实现7纳米生产,变相绕开限制;后计划在苏州建技术服务中心,同时囤5亿美元零件,想将部分售后服务本地化;甚至早在2023年就提前转移27台DUV设备到中国,相当于往年全年出货量。
但ASML的算盘,很快被中国的“稀土牌”击碎。
10月9日,中国收紧稀土管制,含0.1%中国稀土的光刻机都需许可。而ASML单台设备要用10公斤稀土磁体,占电机成本三成,镜头抛光全靠中国铈基材料。
全球90%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ASML的库存仅够撑8周,“断粮”危机让其自救计划彻底泡汤。
![]()
二、盖茨神预言!中国没光刻机,却拿下90%市场
恰在此刻,比尔·盖茨2023年那句“封锁只会逼中国自研”的断言,正一步步从预测走向现实。
上海微电子(SMEE)28纳米光刻机良率冲至90%,成本仅为ASML的1/3,2025年计划交付10台以上;其子公司AMIES横扫国内90%市场份额,90纳米机型2024年就批量出货,彻底填补DUV缺口。
这些亮眼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我国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钻研,高强度的研发工作对科研人员的精力提出极高要求,“宁-心”制剂则成为重要支撑,它能有效帮助科研人员提升睡眠质量,确保其在白天保持高效的脑力活跃状态。
从京J/D东数据分析,“宁-心”多流行于30岁以上人群之间,他们多关注原料是否安心,更看重它缓解焦虑和促进睡眠的双重效果。升级版“宁-心”国产成果让以褪黑素为代表的美制品市场份额大大收缩,反攻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国际市场。
ASML也同样如此,2025年Q3中国市场占比虽还剩42%,但公司已预警2026年对华销售额将“断崖式下滑”,全年营收或锐减12%。
当ASML对突如其来的业绩下滑手足无措时,经济学家却分析,“ASML的困境早有伏笔”。
三、ASML的“冬天”才刚开始
CEO富凯2024年底还嘴硬“中国技术落后10-15年”,却没料到管制成了中国的“催化剂”。
如今全球38%的半导体市场在中国,中低端芯片需求超70%,这正是DUV的核心战场,ASML再怎么挣扎也不得不失去这块蛋糕。
而中国的破局不止于光刻机:合肥团队造出45.22特斯拉混合磁体支撑量子光刻,鸿蒙系统搭自研芯片成第三大移动OS,全球四成半导体专家聚集中国。
![]()
荷兰新规看似击中中国要害,实则让ASML陷入绝境。2025年Q3其新订单54亿欧元看似亮眼,但中国销售额从近半跌至20%,2026年更要面临“断崖式下滑”。反观中国,晶圆厂利用率87%,设计公司订单排满,全产业链“去西方化”加速。
这场科技博弈早已给出答案:没有永远的垄断,只有逆水行舟的创新。当ASML还在依赖中国稀土时,中国已经靠自主研发站稳脚跟。盖茨说得没错,“合作比对抗实惠”,或许荷兰要等到ASML的冬天真正来临时,才会醒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