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10月底,一则消息震动欧洲:马克龙要访华,中方开了绿灯。
这距离他带头给中国电动车下狠手,不过短短三年,他前脚刚走,欧盟后脚就对中国电动车下手。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欧洲所谓的“战略自主”,难道真成了一句空话?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N
北伏一声惊雷,炸醒了谁?
就在最近,欧洲“电池一哥”北伏的破产,像一声惊雷,炸醒了沉浸在“战略自主”美梦中的许多人。
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而是欧洲新能源心脏地带的一次停摆,让人看着都心疼。
有意思的是,欧洲央行前行长德拉吉早就警告过,再这么搞下去,欧洲可能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滑向“边缘角色”。
这倒好,一语成谶,当初的警告变成了今天的现实。
![]()
更让外界看不懂的是,三年前马克龙访华,那场面多风光,一百多家企业跟着,专机直接落地广州,还在微博上刷了好几波热度。
他嘴上说着“欧洲不做美国附庸”,听起来多提气,可谁能想到,人刚走,欧盟反补贴调查的大棒就挥向了中国电动车。
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前脚宁德时代带着技术和资金去德国建厂,后脚自己的企业就因为保护主义而破产。
![]()
这种前一秒欢迎、后一秒设防的做法,说实话,让人很难相信他们的合作诚意。
中国的反制措施来了,限制稀土、镓、锗这些战略资源出口,马克龙立马急了,呼吁欧盟动用“反胁迫工具”。
说白了,就是“只许我打你,不许你还手”,这逻辑,但凡讲点道理的人都站不住脚。
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一直透着一股分裂感,他们嘴上把中国当成“伙伴”,行动上却处处设防。
![]()
西班牙官员都直言,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中国是领先国家,欧洲需要中国的投资和技术来建立生态系统。
可就在同一年,欧盟反手就对中国电动车展开了反补贴调查,这种分裂,最终反噬了欧洲自己。
欧洲的电动车转型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新能源领域的投资热度降温,制造业持续衰退。
法国本土受到的影响更直接,高通胀加上能源价格的波动,让当地经济增长陷入停滞态势。
![]()
经济引力,为啥比口号硬核?
这就让人纳闷了,为啥欧洲的“战略自主”口号,喊得震天响,却一碰就碎?
说到底,是他们低估了一种力量,我管它叫“经济引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像地球引力一样,决定着谁能在全球舞台上站稳脚跟。
![]()
舞台再大,你也得按地球引力来跳舞,不然就得摔跟头,这道理放哪儿都一样。
中国的优势,恰恰就体现在这种“引力”上,在新能源领域,中国不光有技术,还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全球最大的市场。
![]()
欧洲想搞绿色转型,离不开这三样东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德国希望稳住关系,法国在经济压力下开始松口。
欧盟内部现在是一盘散沙,缺乏统一的战略,所谓的“战略自主”,如果没有产业、技术、市场这些硬骨头支撑,就跟盖楼不打地基一样。
看上去挺美,一阵风就倒了,中国的优势在战略资源上更是短期内无法替代的。
![]()
很多欧洲企业,现在都得排队,等着走中方的“绿色通道”才能拿到稀土,这已经不是谁求谁的问题,而是谁更离不开谁的问题。
现实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了欧洲,政治口号再响亮,也抵不过生产线上的一个螺丝钉。
欧盟之前发布的《提升欧洲竞争力》报告,提出了不少改革建议,可一年过去,大部分建议都没落实。
![]()
德拉吉本人都警告,如果欧盟不加快改革,可能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滑向“边缘角色”,新能源转型受阻、技术水平不足、资金短缺。
这些问题都让欧洲不得不依赖中国,欧洲对稀土的依赖尤为明显,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不少欧洲企业都要通过中方的“绿色通道”才能获得进口许可。
![]()
马克龙的“权宜之计”,能演多久?
面对现实,马克龙只能转弯,但这种转弯,更像是权宜之计,而不是真心悔改。
他的算盘打得很精明:国内经济扛不住了,干邑白兰地被调查,法国酒商急得直跳脚,他赶紧出来表态。
但这种只谈“希望沟通”,却在行动上毫无松懈的做派,中国人见得太多了,这就好比一个邻居。
平时老在你背后使坏,等他家着火了,才跑来借你的消防水管,用完还想接着使坏,你会怎么想?
![]()
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合作可以,但得拿出诚意,什么叫诚意?不是光嘴上说,得有实际行动。
比如,先带头取消对华电动车的不合理关税,把所谓的“反胁迫工具”先搁置一边。
如果你一边想在我们的市场上赚钱,一边又想着怎么限制我们的发展,那这种合作,我们宁可不要。
![]()
雷诺集团就是个好例子,跟中国企业合作,在新能源领域搞得风生水起,这说明合作的大门一直开着。
但钥匙在欧洲人自己手里,现在轮到马克龙思考了,是继续玩这套“左右逢源”的把戏,还是真正为了欧洲的未来,拿出点实际行动来。
宁德时代不仅在欧洲建工厂,还愿意和欧洲的小型电池制造商合作,帮助他们扩展业务,这样的合作机会对欧洲来说十分难得。
![]()
马克龙访华的核心诉求很明确,希望中国放宽战略资源出口限制,降低电动车领域的贸易壁垒,但合作从来都是双向的。
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清晰,愿意合作,但也有自己的底线,本来想借着打压遏制中国的发展,没想到最后自己先吃了亏。
![]()
从“零和博弈”到“产业共生”,未来在哪?
说到底,欧洲要想走出困境,必须换一种活法,那种“我赢你输”的零和博弈思维,早就过时了。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生态共同体”,在这个生态里,谁掌握核心技术,谁掌握关键市场,谁就拥有话语权。
![]()
中国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构建这样一个以我为主的生态系统,欧洲如果还抱着老一套,总想着在别人家的院子里“战略自主”。
那只会被边缘化,合作共赢,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唯一的出路,这也不是中国求着欧洲,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
全球化已经把大家紧紧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德拉吉的警告、北伏的破产,都是这个新时代的信号灯。
如果欧洲能看懂这些信号,放下身段,真诚地坐下来谈,那么中国的市场和技术,依然会向他们开放。
但如果他们执迷不悟,继续在中美之间摇摆,甚至把中国从“朋友圈”里删掉,那未来再想加回来,可就难了。
![]()
机会窗口,从来都不是一直敞开的,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唯一的出路。
搞对抗、玩套路,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法国和中国在汽车产业上有过不少成功的合作案例。
雷诺集团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就是合作共赢的最好证明。
希望马克龙这次访华,能给中欧合作带来真正的转机,而不是又一次的“口头承诺”。
![]()
结语
所谓的战略自主,若无产业根基,终究只是镜花水月,经济规律,比任何口号都更真实。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地缘的零和游戏,而是产业链的共生共荣,谁融入生态,谁就拥有未来。
当中欧两大经济体,选择深度捆绑,世界将看到怎样的新格局?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