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于露)11月6日,江苏省教育厅在苏州召开“向教育强省阔步前行”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聚焦“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现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大学、苏州职业技术大学、扬州职业技术大学等四所职业本科院校“掌门人”,对学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创新理念与丰富实践进行了介绍。
![]()
作为全国首家公办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坚持服务江苏区域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办学定位,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本科教育特色发展道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谢永华介绍,学校以“复合性、精深性、创新性”为导向,构建“五有三性”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已培养四届7766名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学生中超40%走上研发、工艺改进等高端技术岗位。”此外,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100%专业对接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74%紧密对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职业院校已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职业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有可为。”
2025年,无锡职业技术大学、苏州职业技术大学、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
今年9月,无锡职业技术大学996名本科生已经在校开启大学生涯。无锡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龚方红介绍,学校首批设置了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等6个职业本科专业。学校将紧密对接江苏“1650”产业体系和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聚焦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建强由8个专业群组成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到2030年,学校规划设置职业本科专业30个左右。面对产业数转智改网联对人才的新需求,龚方红表示,将积极推进职业本科项目式课程教学改革,以企业的真实技术问题或工作任务为核心,培养学生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项目实施与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工程师素养。
“我们的核心使命,就是为苏州乃至长三角的智能制造产业,培养高端技能人才。”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温贻芳介绍,实现这一使命的关键抓手,就是国家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体整合市域范围114家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等产业头部企业资源,联合14所院校与5家科研院所,集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技术孵化、成果转移和辐射模式等体制机制创新于一体。截至目前,通过联合体已经为苏州机器人产业输送了8000多名技术技能人才,真正实现了“育人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我们规划,通过三年建设,建成一个覆盖苏州全域、融入产业链的智能制造工匠培养网络。我们将形成三段衔接模式,目标是每年为苏州精准输送不少于1000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扬州职业技术大学“下沉县域办学”的实践成效显著。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马顺圣介绍,2024年9月,学校高邮湖校区全面建成并启用。目前入驻7个学院,所有专业100%对接高邮“511”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主导产业。学校与高邮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建立了“产业共推、技术共研、平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协同机制,双方每年共同制定合作任务清单,聚焦产业痛点、企业难题精准发力,探索形成“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工作模式。2025年共设置12类39个重点合作项目。“县域产业真实需求为学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校地协同,让职业教育在服务县域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