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眨眼、咧嘴、耸肩,控制不住地做小动作,很多家长都为此发愁。在中医看来,这类表现常和“肝风”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抽动症。
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如果肝气不舒、肝风内动,再加上脾虚生痰,风痰相互搅动,就容易扰及心神,引发抽动。
天麻,有平肝、息风、止痉的作用。它主入肝经,能够平息上扰的风阳,同时帮助通络化痰,从内部打通通路,让风痰有外达之机,从而缓解抽动。
今天,邀请到儿科专家许双虹教授,和大家分享两种利用天麻辅助调理小儿抽动的方法。
![]()
01、第一种是天麻粉外敷穴位。
把干天麻研磨成细粉,加少量温水或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在特定穴位。这种方法适用于症状较轻,如偶尔眨眼、咧嘴、耸肩的孩子。
常用穴位有三个:太冲穴、合谷穴和百会穴。
- 太冲穴在脚背,第一和第二脚趾骨交汇的凹陷处,常按能疏肝理气;
-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有通络解痉的效果;
-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是安神定志的重要穴位。
敷的时候要覆盖准确,每天一次,每次约30分钟,可以帮助孩子安静下来。
![]()
02、第二种是天麻煮水内服。
如果孩子抽动频率较高,单用外敷可能力度不够,可以搭配内服汤剂。天麻常与钩藤、茯苓、白术等同用。
具体做法是:取天麻,钩藤,茯苓,白术用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20分钟,滤出药汁,放温后分次服用。
天麻平肝息风,茯苓健脾安神,白术健脾益气,钩藤助天麻熄风止痉,这个方子兼顾平肝息风与健脾化痰,适合肝风挟痰、抽动较明显的状况。
![]()
小儿抽动与情绪、饮食、作息都有关系。除了辅助调理,家长也要注意让孩子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少看电子屏幕,避免过度兴奋或紧张。
天麻作为常用的息风药,内外合用,有助于平肝健脾、化痰通络,帮孩子渐渐稳住身体的小异常,找回安静自在的状态。
需要提醒的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孩子体质各有不同,抽动症状如果持续或加重,建议先咨询中医师,辨证用药,切不可私自用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