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经喊出 “家有宝贝,就吃西贝” 的餐饮巨头西贝,如今却深陷闭店危机,令人唏嘘。
西贝创立于 1988 年,凭借西北特色美食和亲子体验的定位,一度成为家庭聚餐的热门选择,门店遍布全国 62 个城市,拥有 370 余家直营门店。然而,今年 10 月以来,西贝闭店的消息不断传出,其衰落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从一线城市的深圳西丽万科云城店,到省会城市南京弘阳广场店,再到广东汕头唯一门店以及呼和浩特 3 家门店,西贝的闭店潮正从南到北蔓延。
深圳西丽万科云城店因租约到期 11 月 1 日闭店;南京弘阳广场 7 年老店闭店公告错写地名,显得十分仓促;广东汕头唯一门店在 “感恩回馈” 活动期间突然关张,令人措手不及;呼和浩特 3 家门店因月亏十几万集体停业,经营困境可见一斑。
![]()
网友还发现,部分门店闭店公告仓促上墙,后厨乱象也随闭店被曝光,如漏勺掏下水道、员工无证上岗等,曾经温馨的 “家庭食堂” 如今只剩闭店通知的潦草与慌乱 。
一切始于 9 月罗永浩的吐槽,他直言西贝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昂贵且恶心。面对质疑,创始人贾国龙态度强硬,坚称按国家规定没有一道预制菜,甚至放话生意不做了也要起诉罗永浩。
但网友探店却发现,门店大量使用保质期 18 个月的冷冻海鲈鱼、24 个月的西兰花等冷冻食材,员工也爆料莜面是中央厨房冻了半年的半成品。
更致命的是,西贝一边宣传现做现烤,一边被消费者在儿童餐中吃出活虫、疑似蟑螂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彻底击碎了消费者对其 “安全牌” 的信任 。
为了挽救颓势,西贝推出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却适得其反。推出 “透明后厨” 本想展示食材新鲜和制作过程规范,却暴露了冷冻食材问题;发放 100 元无门槛优惠券,本想吸引顾客,却引发黄牛倒卖,让真正的消费者难以受益;
![]()
紧急降价 40%,导致菜单标签歪斜脱落,门店管理混乱,连招牌的 “25 分钟上菜” 沙漏也因后厨现制效率低被迫取消。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西贝致歉信中的阴阳怪气,如 “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被批毫无诚意。这一系列操作非但没挽回客流,反而让日营业额单日暴跌 300 万元,促销期间到店顾客多为薅羊毛,复购率几乎为零 。
在这场风波中,贾国龙的强硬态度成为导火索。他先是坚称 “预制工艺≠预制菜”,玩文字游戏,试图撇清与预制菜的关系。随着员工爆料、消费者起诉等舆论压力不断增大,他悄悄清空抖音、小红书账号内容,仅保留一条 “年营收 62 亿” 的宣传视频。
![]()
与老乡鸡公开承认 “部分预制菜”、萨莉亚明码标价预制菜品的坦诚相比,西贝的 “双标” 话术彻底激怒了消费者。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预制菜,而是不能接受花现做的钱却吃到冷冻菜,这种消费体验的不对等,让西贝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 。
西贝的崩塌,本质上是背离了餐饮的核心逻辑。西贝定位高端,一个馒头 21 元、一碗豆腐汤 69 元的高价,背后是消费者对其 “有机”“现制” 的信任。
然而,中央厨房半成品复热、转基因油未标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让这份信任摇摇欲坠。反观胖东来 “明码标价 + 售后无忧”、老乡鸡 “土鸡汤现炖”,它们用真诚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在消费理性化的今天,餐饮品牌靠营销包装的 “高端人设” 终将崩塌,只有把 “现做”“安全” 刻进骨子里,才能留住消费者。如今,西贝的闭店潮仍在继续,留给行业的思考却刚刚开始:当 “网红” 标签褪去,餐饮品牌该如何用真材实料接住消费者的期待?
或许正如网友所言:“不是西贝太贵,是套路太亏 —— 我们要的不是‘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口号,而是‘孩子吃得安心’的实在。”
西贝的教训,为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