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荷兰通过媒体释放出一个信号:如果中方愿意恢复芯片供应,荷兰可以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行动。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长达一个多月的博弈、一场关乎数十国汽车产业命脉的危机,以及一次中国在供应链关键环节上的硬核反制。
眼看着从“冻结资产”到“主动服软”,荷兰仅仅用了38天时间就完成了政策大转弯。到底是什么,让荷兰政府的态度发生如此剧烈的转变?中方又是如何在这场暗流涌动的较量中,稳住阵脚并反客为主的?
![]()
在前不久,荷兰政府突然启用了1952年的《物资供应法》,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总部实施接管,冻结了全球30家安世公司的资产。这部法律上一次被使用,还是冷战初期。此次重启,显然不只是为了“安全”这么简单。
安世半导体的控股公司,是中国的闻泰科技,持股高达100%。这家公司在2019年以33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收购安世,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半导体海外收购案。
![]()
经过六年的深耕,安世的全球市场份额一路从第11名跃升到第3名,尤其在汽车芯片领域,已经成为欧洲车厂不可或缺的供应商。
荷兰的这次出手,直接将中国籍CEO张学政从岗位上撤下,并任命外籍董事全面接管公司决策权。更令人愤怒的是,这一切发生得没有任何提前通知,仿佛是计划已久的“闪电战”。
![]()
消息一出,中国方面迅速展开反制。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就宣布对安世中国生产的关键芯片产品启动出口管制,特别是那些直接关系到汽车制造的零部件。这一举动,精准打到了欧洲神经的最敏感处。
安世芯片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一辆普通汽车里要用上上千颗,其中包括小信号二极管、MOSFET、ESD保护器件等。这些芯片80%的封装测试都在中国东莞完成,没有这些封装产能,欧洲的晶圆也只能变成废铜烂铁。
![]()
欧盟内部很快就坐不住了,大众、宝马、奔驰等公司开始向荷兰政府施压。10月中旬,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发出警告:如果芯片断供持续,德国汽车产业将面临高达2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的风险。
与此同时,安世荷兰总部反手中止对安世中国的晶圆供应,试图反制中方。但这招并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作用。安世中国当即宣布,库存足以维持到年底,并从2025年起全面转向国产晶圆供应。
![]()
国内的新供应商鼎泰匠芯投入超过120亿元人民币,初期产能4.5万片/月,后期规划10万片/月。这意味着,安世中国已经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国产替代路径的部署。这种快速应变的产业能力,再次证明了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的整体实力。
10月26日,荷兰安世停止对中方晶圆供货,东莞工厂依旧保持正常运转。而安世荷兰则被曝出拖欠中国工厂10亿元人民币货款。这一消息让所谓的总部失去了财务上的话语权。
![]()
欧洲开始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欧盟技术专员紧急出面,与荷兰政府会谈,希望找到解决办法。德国方面怨气最重,认为荷兰在没有通知任何邻国的情况下擅自做主,打了整个欧盟的“脸”。
美国的角色,在这场风波中也逐渐显现。早在9月29日,美国刚刚发布了“穿透规则”,规定如果一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其控股的海外子公司也将受到限制。不到24小时后,荷兰就做出了接管安世的决定。时间上的巧合实在太精确,几乎让人无法忽视两者背后的关联。
![]()
10月14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公布的法庭文件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文件显示,美国早在2025年6月就通知荷兰,如果想让安世从实体清单中获得豁免,必须撤换掉中国籍CEO,并调整治理结构。
到了10月底,局势突然发生变化。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经贸磋商后,双方互相暂停了各自的新一轮管制措施。美国推迟执行“穿透规则”,中方则暂停实施部分出口限制。荷兰这才发现,原本的“靠山”也开始退场。
![]()
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再度发声,表示将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实施豁免政策。包括德国采埃孚、欧摩威等汽车零部件大厂,纷纷通过在华子公司提交豁免申请,绕过荷兰直接向中国请求供货。
11月6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终于改口,称与中方的对话“富有建设性”,相信芯片会在未来几天内送达欧洲客户。随后彭博社爆出重磅消息:只要中方恢复供货并完成核实,荷兰将在下周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的程序。
![]()
这个条件听上去像是妥协,但实际上仍然暗藏玄机。所谓“暂停”,并不等于“放弃”,而是给自己留下一条随时可以翻盘的后路。如果中方恢复供货,等于默认了荷兰对CEO的处理,也可能为未来的谈判埋下隐患。
不过中方显然也早有准备。在这场博弈中,中国并没有急于恢复出口,而是通过“个案审批”的方式,让欧洲车企维持基本运作,同时保持主动权。
![]()
更重要的是,安世中国不再依赖荷兰总部的晶圆,而是将供应链逐步国产化,实现闭环运营。这不仅是对危机的应对,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向自主可控迈出的一大步。
荷兰的“闪电战”以失败告终,欧洲车企却差点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大众汽车的芯片库存只能维持三周,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差点停工。欧洲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的企业,也都在使用安世中国生产的芯片,这场风波几乎撕裂了整个欧洲工业的安全感。
![]()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制造大国,更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供应链支点。这也是为什么,哪怕荷兰政府出动了“国家安全”这张牌,也无法撼动中国在全球芯片产业中的地位。
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这场风波提供了一个现实参考样本。他们看到了所谓“西方规则”在关键时刻是怎么变化的。只要局势不利,那些高喊自由贸易的国家,随时可能变脸、动手、抢企业。
正因如此,中国提出的“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不再只是口号,而是真实可行的替代方案。中国不惧霸权威胁,也不谋求制定游戏规则,而是愿意做一个把球门线画直的建设者。
![]()
在这场较量中,中国没有被动挨打,而是主动应对,稳住了产业链,守住了控制权,也保护了自身合法权益。而荷兰,最终也不得不低头认清现实。
11月7日,彭博社再次确认:只要中方恢复供货,荷兰就会暂停接管程序。这一消息发布后,闻泰科技股价当日上涨近10%,大众汽车股价也随之反弹。市场用真金白银回应:供应链恢复,才是硬道理。
![]()
这场风波虽未完全落幕,但从中折射出的,是一场更大格局的权力转换。旧秩序正在动摇,新规则呼之欲出。
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态度转变,既是现实经济压力的反映,也是对中国产业链实力的间接承认。中方依靠自身供应能力、灵活政策和战略耐心,成功稳住了局势,也让全球再次看到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性。
信息来源:
[1]荷兰政府:预计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京报网
[2]多家车企透露:中方向豁免者恢复供应安世芯片,车企开抢 观察者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